-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船舶防污染管理第一节 船舶对海洋的污染船舶对海洋造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有:石油,散装运输的非石油有毒液体物质(简称散装有毒液体物质),包装有害物质,生活污水,船舶垃圾等。此外,船舶柴油机和锅炉的排气,石油蒸汽,某些灭火剂和制冷剂,动力机械设备的噪声等还会造成大气污染。通常船舶污染海洋的方式按污染物的种类可分两大类:油污染和非油的有害物质污染。舶油污染的途径主要有: (1)?油船营运作业时的排油、漏油; (2)?船舶海难事故中的大量溢油; (3)船舶含油舱底水的排放。一、油污染 这些操作性或事故性排放会把石油及其炼制品大量带入海洋造成污染。1.操作性排放(营运作业期间的排油) 1)压载水 2)洗舱水 3)含油舱底水 4)油渣 一、油污染2.事故性排放事故性排放主要是指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火灾或爆炸、船壳破损、严重横倾等严重海损事故导致的货油舱或燃油舱的溢油。其特点是多半靠近海岸和港湾,溢油量大,污染危害严重。例如,1989年3月24日,美国21万吨级油船“埃克森,瓦尔迪兹(Exxon Valdez)”号于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搁浅,大约有35500吨原油泄漏入海,使7770平方公里的海域和长达1609公里的海岸线受到油污染,野生动植物和渔业资源受到严重危害,清除耗费达20亿美元,渔业损失达1.5亿美元。事故性排放还包括营救船舶、货物或人员生命安全而进行的应急排放。 超级油轮“卡尼九”号触礁 1967年3月18日利比亚超级油轮“torry canyon”号满载着11.7万吨的原油从波斯湾的科威特出发在英国康沃耳海岸附近触礁沉没,所载原油全部流入大海。油液随波逐流很快浸染了英国康沃尔海岸,3个星期以后便随风抵达并污染了法国沿岸疗养区,造成重大的生态灾难。超级油轮“卡基斯”号断裂 当代最严重的石油污染事件发生在1978年3月16日,超级油轮“卡基斯”号在开住荷兰鹿特丹港途经比斯开湾英吉利海峡入口处时,遭遇风暴触礁断裂。船上22.3万吨原油全部流入大海,半封闭的比斯开湾遭受空前污染。 torry canyontorry canyon二、非油污染非油污染包括非油的有害液体、货物、生活污水、货舱舱底水以及各种垃圾等造成的海洋污染。1.散装运输有害液体产生大量的舱底污水和清洗水据有关组织对有害液体运输的研究表明,营运中排放的残液量占运输量的0.6%。近年来,防止散装有害固体货物(如铁矿砂、粉煤灰等)的污染也受到了重视。2.污水船上污水包括盥洗水、粪便及其冲洗水,厨房、医务室排出水及运送动物舱内的清洗水等。3.垃圾 除上述各种有害污染物质外,船舶噪声、防腐涂料、含有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压载水等均会造成海洋污染。 第二章 船舶防污染管理第一节 船舶对海洋的污染第二节 船舶防污染公约和法规第三节 船舶防污染技术与设备 第四节 船舶防污染文书 第五节 船舶污染事故后的处理方法 第二节 船舶防污染公约和法规海洋和沿岸不仅随时可能被航行在本国海域的各国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所污染,而且也可能被本国领海以外的船舶排放的污染物由于扩散和漂移等而造成污染。显然,海洋污染是不分国界的,是国际性的危害。为了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污染损害,一系列国际性、区域性和各沿海国关于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的公约、协议和法规相继制定、修订、生效和实施,而且随着海洋污染的日趋严重和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这些强制性防污法规越来越齐全,标准越来越高,执行越来越严格。一、国际性防污公约和规定1.1954年公约及其历次修正案1954年在伦敦召开国际会议并制定了“国际防止石油污染海洋公约”,并于1958年7月26日生效。1962年和1969年又两次对该公约进行了修订和补充。“1954年公约”主要强调在公约所规定的沿岸水域范围禁止排放石油和油水混合物,同时认为油分浓度小于100ppm的油水混合物对海洋环境不会造成污染。该公约虽然比较简单,但对防止海洋油污染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国未曾加入该公约。一、国际性防污公约和规定2.海洋污染的国际干预和民事责任公约《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件公约》规定了沿海国家可以在公海发生油污事故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该公约于1975年5月6日生效我国1990年2月32日加入,1980年5月24日生效。一、国际性防污公约和规定2.海洋污染的国际干预和民事责任公约《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该公约强调了失事船主对受污染国家应负的责任。该公约于1975年6月19日生效。我国1980年1月30日加入,1980年4月29日生效。一、国际性防污公约和规定2.海洋污染的国际干预和民事责任公约《1969年责任公约的1992年议定书》该议定书于1996年5月30日生效。我国1999年1月5日加入,2000年1月5日生效。一、国际性防污公约和规定2.海洋污染的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