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横断山区山地暖温带划分
横断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东临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西临伯佐拉山,北距巴彦卡拉山以南,南距长江以南。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南北走向,江河南北纵贯。自东至西岷山、岷江、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金沙江、云岭、澜沧江、怒山、怒江、高黎贡山等山川相间排列,形成高山深谷。区内高差南北两部较小,约500—1000米;中部甚大,多在1500—2000米之间。境内雪山此起彼伏,其中贡嘎山(海拔7556米)和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是我国位置最东、纬度最低的两座雪山,分别自大渡河和金沙江畔拔地而起,河谷终年郁郁葱葱,山顶四季白雪皑皑。
面对这样复杂的山区,如何进行气候区划,前人做过许多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早在30年代初,竺可桢所编制的我国第一幅气候区划图,就将青藏高原划为西藏区,横断山区大部分包括在其中。30年代中,涂长望又在竺可桢气候区划的基础上,将全国分为8大类;西藏区则根据降水量的差异,又被分为2类。此后,卢鋈、陶诗言、朱炳海等的中国气候区划,对横断山区的划分与前述各有异同,但以热量和湿润度分别作区划的第一二两级划分指标是共同之点。
195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所作的中国气候区划吸收了以往区划的优点,以农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将横断山区主体和藏东南—滇西北一隅分别划归为青藏高原气候区和康滇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夏湿冬干地区,并以≥10℃积温2000℃为青藏高原气候区的划分指标,现这已被公认。
1979年,中央气象局所拟定的中国气候区划明确以≥10℃积温2000℃及≥10℃日数100天作为划分高原气候区域的指标,据此将横断山区大部划入高原气候区内,但没有涉及高原气候的地带性问题,未划分出气候带。
进入80年代,阐述气候和气候区划的文献大量涌现[8,9,10,11,12,13,14,15,16]。所有的气候区划,均视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为一个独立的气候单元。至于划分指标,有的用≥10℃积温2000℃,有的用≥0℃积温3000℃与最热月均温相配合,但都承认青藏高原存在着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相结合的高原地带性,并在青藏高寒区内分别划分出2—4个气候带。
此外,有人认为,平武、汶川、泸定、冕宁、盐源一带属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垂直带),若尔盖、红原、阿坝、色达、石渠一带属高原亚寒带。有的提出,元谋坝、怒江道街坝(即道街)属北热带,滇西北一角(海拔3000米以上)属高原气候区。这些对横断山区南部和北部气候带的划分是有参考价值的。
然而,许多问题在认识上还未统一。比如,是将藏东南划归为青藏高寒气候大区,还是将藏东南—横断山区南部一并划归为东部季风气候大区?两大气候区之间的气候带如何衔接?基带是热带,还是亚热带?单独划分出一个藏南亚热带是否合理?……
一、 气候条件的分析
现就上述存在的问题,阐明笔者的基本观点。
1.李世逵等用全国400余站20年(1957—1976年)的资料,对我国不同界限温度积温所作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青藏和川西北的≥0℃积温(x,在1200—3400℃之间)与≥10℃积温(y)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即
y=1.176x-1283.76,r=0.977.
上式在规定的范围值内,≥0℃积温比≥10℃积温高700—1100℃,平均高900℃。因此用≥0℃积温3000℃和≥10℃积温2000℃作为划分青藏高寒气候大区和东部季风气候大区的指标,两者的界线大体相近,都在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3000米以下的藏东南和横断山区南部彼此相接,两者一并应属东部季风气候大区。
2.关键的问题是,青藏高寒气候大区和东部季风气候大区间气候带如何衔接?陈咸吉的高原亚温带(≥10℃日数140天以上)与东部季风气候大区的暖温带(171—218天)、北亚热带(218—239天)、中亚热带(239—285天)分别相接;丘宝剑的高原温带(≥0℃积温1500—3000℃)与东部季风气候大区的北(4500—5300℃)、中亚热带(5300—6500℃)分别相接;笔者参加撰写的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中,高原温带(≥0℃积湿1500—3000℃)与东部季风气候大区的藏南亚热带(4000—6000℃)、北亚热带(4800—5900℃)和中亚热带(5900—6500℃)分别相接。由此可见,青藏高寒气候大区和东部季风气候大区相邻气候带之间,≥10℃日数与≥0℃积温分别出现了30—100天和1000—2000℃的不连续。在解释其原因时,多认为是高原边坡较陡,带域较窄,不易得以反映。这种解释在理论上未必妥帖。
3.笔者在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中处理青藏高寒气候大区和东部季风气候大区相邻气候带的衔接问题时,用藏南亚热带(≥0℃积温4000—6000℃)与高原温带(1500—3000℃)相接;两者在带谱上衔接了,但积温仍有1000℃“鸿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