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空台”环流特征分析
?
?
刘达,许映龙,向纯怡,陈博宇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1 引 言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西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以及孟加拉湾是其活跃的主要区域,其中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最高,约占全球台风生成总数的36%[1]。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台风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节活跃的台风数量约占全年台风总数的80%[2],然而2020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无台风生成,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7月“空台”,属历史罕见的异常事件。由于7月缺少台风活动,导致我国华南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历史同期偏少5成,并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其中广东、海南平均温度达到了1961 年以来最高,多个站点出现极端高温事件[3]。此外“空台”为后续台风预报尤其是强度预报增加了难度。因此,对此次台风异常事件的分析不仅有助于今后台风生成预报,也为台风生成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针对此次“空台”事件,已有研究表明热带洋面的海温异常通过大尺度环流影响西北太平洋海域的大气环流,异常下沉气流抑制了台风的生成和发展[4]。
台风生成过程通常为热带扰动在适宜的海温、涡度、水汽以及垂直风切变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发展加强[5],这表明活跃的热带扰动是台风生成的必要条件,适宜的热力和动力条件则为扰动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大尺度环流系统不仅影响着热带扰动的生成,对提供其发展所需的热力和动力条件也具有重要影响。陈联寿等[1]指出台风多形成于东西风切变线的北侧,构成这条切变线的环流主体分别是其北部的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南部的越赤道气流。夏季南半球强盛的马斯克林高压使得索马里急流强度增强,越赤道气流开始活跃,与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形成一个低压带,季风槽得以建立。季风槽低层气流辐合具有气旋式环流的特征,与此同时西南季风起到了水汽输送的作用,导致季风槽内部形成高温高湿的对流环境,在适宜的动力和热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有利于热带扰动的生成和发展,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约80%的热带扰动生成于季风槽中[6-7]。季风槽的强度和位置与热带扰动的活动密切相关,当副高位置偏南,越赤道气流偏弱时,季风槽强度偏弱且位置偏南偏西,此时活跃的热带扰动数量偏少,因此季风槽的强度和发展对于台风活跃期的预报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8]。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中,我们注意到副高和越赤道气流直接影响季风槽的活动,前两者的变化则与多时空尺度环流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在复杂的环流系统中,识别对台风活跃期具有重要指示意义的环流形势对提高台风活跃期预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认识影响台风活动的多尺度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使用的数据及方法,其次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活动概况进行说明,然后重点从不同尺度环流系统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7 月台风活动异常的关键因素,通过总结及讨论为未来预测台风生成和发展提供参考。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 据
研究中使用的资料如下。
(1) 美 国 国 家 环 境 预 报 中 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最优插值海表温度(Optimum Interpola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OISST),水平分辨率为1 °×1 °(/data/gridded/data.noaa.oisst.v2.html)[9],本文使用的时间范围为2020年,利用该数据集1971—2000年气候态得到海表温度异常。
(2)NCEP/DOE 再分析数据集(/data/gridded/data.ncep.reanalysis2.html)[10]中高度 场、海 平面 气压场(sea surface pressure,SLP)、风场、辐射通量、气温以及相对湿度等变量。
(3)1949—2020 年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 /zjljsjj_sm.html)[11-12]。
2.2 分析方法
为了分析大尺度环流系统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活动的影响,使用台风潜在生成指数(Dynamic Genesis Potential Index,DGPI)[13]定量描述该区域环流系统是否有利于台风生成。Wang 等[13]利用多个大尺度动力和热力环流因子对全球各海域台风生成进行统计检验,最终确定了850 hPa绝对涡度、500 hPa垂直速度、垂直风切变以及500 hPa 纬向风的经向梯度4 个最显著影响台风活动的因子,并建立了适用于全球各海域台风生成预测的DGPI,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Vs代表200~850 hPa 垂直风切变,u为500 hPa 纬向风速,ω为500 hPa 垂直速度,η是85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