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路志正教授治疗胸痹
路志正教授是中国著名的中医专家和领袖。他对中医领域的疾病防治经验丰富,治疗效果卓越。笔者进修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有幸亲临路老对临床疑难杂病的治疗, 并做了临证随笔, 受益匪浅。今将随师临诊中的部分验案总结如下:
1 胃逆和则心虚以和胃
刘某某, 50岁, 男, 干部。患者于去年秋天因劳累过度而致阵发性心前区疼痛, 常放射至胃脘部, 半年来前医者多以“胃脘痛”治疗, 以益气健脾止痛之类, 仍反复发作, 劳累激动发作尤甚。
1991年5月10日就诊于路老, 证见胸闷憋气, 神疲少寐, 心悸胸痛, 痛如针刺, 痛及胃脘, 甚则出汗, 食少纳差, 舌暗红苔白, 脉细涩。路老辨证求因认为本病乃气滞血瘀, 胸阳不振, 心脉失养所致。法于行气化瘀, 宽胸散寒。
处方:丹参30g, 郁金10g, 檀香2g, 茯苓20g, 川芎12g, 远志15g, 枣仁20g, 橘红6g, 枳壳15g, 瓜蒌15g, 黄芪15g, 桂枝10g, 甘草5g, 三七粉2g (冲服) 。上方服后胸痛大减, 汗出止, 尚有神疲、心悸、少寐, 遂上方加入砂仁5g、炒白术15g、连服两周, 上述症状消失, 病症痊愈, 随访两年, 一切正常。
按:胸痹症临床上并不少见, 但本案疼痛部位多易误治, 路老认为本病主要是气滞血瘀, 气为血之帅, 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内经·调经论》曰:“气血不和, 百病乃变化而生”。心主血脉, 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 气盛则血流畅通, 气滞则血流滞涩。故在治疗上以行气化瘀为主, 使气行血流, 血脉畅通, 心脉得以濡养, 诸症自愈。
2 疏肝理气,清利湿
张某某, 女, 31岁。1991年10月16日上午来诊, 患者两胁胀痛右侧为甚二年余, 伴有恶心纳差, 倦怠乏力, 大便溏, 小便黄, 舌质淡红, 苔黄腻, 脉弦数, 月经正常, 肝胆B超未见异常, 路老诊后认为此为肝郁气滞, 湿热交阻, 治拟疏肝理气, 清利湿热, 佐以通络之法。
处方:白芍30g, 黄芩15g, 夏枯草12g, 枳壳15g, 竹茹10g, 栀子10g, 郁金10g, 大腹皮10g, 瓜蒌皮10g, 沉香1g (冲服) 。上方服5剂后, 双胁胀痛明显减轻, 食欲增加, 苔黄腻减退, 脉弦数, 加丹皮10g、丝瓜络5g, 连服10剂, 随访一年未复发。
按:本例案虽肝经病二年余, 但因年轻体壮, 未累及其它脏腑功能, 所以路老在治疗上仍以疏肝理气, 清利湿热为主, 因肝喜条达恶抑郁, 其经行于双胁。若肝气郁结, 失于条达, 阻碍气机, 则两胁胀痛。《灵枢·五邪篇》云:“邪在肝, 则两胁中痛”。湿热交阻则恶心纳差。本病由于肝气瘀滞, 路老考虑“久病入络”, 故在疏肝理气中加养血通络之品, 亦即”通则不痛“, 使久病之疾获愈。
3 郁痰扰加清痰
仝某某, 男, 54岁。半年前因家务事大怒之后于夜间一点左右, 突然四肢强直, 牙关紧闭, 且双目上视, 约半小时后自行缓解, 醒后头昏沉, 面色苍白, 全身倦怠, 大便干结, 未遗留肢体及语言障碍。之后反复发作, 多方求医求药, 夜间偶发作昏厥不除。
1991年10月10日上午求诊, 舌质暗红, 苔黄腻, 脉弦滑, 便干, 路老认为是郁痰作祟, 清窍被扰所致, 随以祛痰佐以疏肝之法。
处方:半夏9g, 橘红9g, 胆南星6g, 川朴12g, 白僵蚕10g, 杏仁5g, 全瓜蒌12g, 枳实12g, 甘草10g, 山慈菇12g, 菖蒲15g。服5剂药后自感头清脑爽, 精神好转, 大便已解, 夹杂粘液状。服药期间发作一次, 约数分钟, 仅出现神志模糊, 牙关紧闭, 四肢稍僵, 续服上方加入苏子、茯苓10剂, 诸症未作, 遂访一年余未发作。
按:痰症多见, 但因痰致厥于夜发作而少见, 治疗上也甚为棘手, 患者恼怒气逆, 气机逆乱, 痰随气升, 上窜清窍, 而突发厥证。路老从痰入手, 痰湿性阴, 夜晚属阴, 阴盛之极, 扰于阳位。《石室秘录·厥症》云:“人有忽然发厥, 口不能言, 眼闭手撒, 喉中作鼾声, 痰气甚盛。此多犯神明, 然亦因素有痰气而发者“。当以行气祛痰, 痰祛则正复。可见路老治病用药精专, 调配得当, 主次分明的特点。
4 肝阳上扰上扰
李某某, 男, 46岁。头痛反复数年, 以右侧头痛为主, 发作时伴左侧肢体麻木, 头晕, 头颤动, 血压偶尔偏高, 失眠多梦, 食欲欠佳, 以前求医多以外感头痛用荆、防之类。
1992年3月15日就诊于广安门医院专家门诊, 症见头痛以右侧明显, 血压:135/85mmHg, 梦多眠差, 每于工作忙乱而加重, 舌红苔溥黄, 脉弦数, 溺黄便干。路老认为肝阳上扰而挟瘀滞。
处方:白芍30g, 川芎15g, 天麻15g, 白蒺藜12g, 菊花10g, 蔓荆子12g, 郁金10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