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55页,共 =sectionpages 55页 试卷第 =page 44页,共 =sectionpages 55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单选题 1.特奏名制度是宋代科举的创新,仅存在于两宋时期。即针对那些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落榜的人,当他们积累到一定次数和年纪便可以登记造册,通过附加考试后赐予进士出身和官职的制度。以真宗咸平三年为例,除进士、诸科之外,“特奏名”竟高达900余人。此后,仁宗时规定:“礼部(特)奏名,以四百名为限。”(特)奏名限额表明北宋(????) A.经济发展出现迟滞 B.科举取士不断扩大 C.冗官现象亟待解决 D.崇文抑武局面扭转 2.王安石希望通过变法使国家体制“返璞归真”,市易法、青苗法对于《周礼·泉府》的参考,“保甲法”对《周礼》乡遂比闾、什伍制度的参考,为此还编纂了《周礼新义》。王安石这些做法体现了(???) A.复古以革新的政治策略 B.重建礼制的理学观念 C.理财为先务的制度设计 D.以文治国的立国政策 3.北宋中期,王安石对基层社会组织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他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并接受军事训练。这一措施(??) A.带有“兵农合一”的色彩 B.消除了农民起义的根源 C.扩大了禁军的兵员储备 D.平衡了农户的赋役负担 4.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当时北方民族政权的担忧:“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在这一压力下,宋神宗(???) A.任用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 B.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C.接受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 D.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纸币 5.王安石在上书皇帝建议变法的奏章中说:“臣于财利固未尝学,然窃观前世治财之大略矣。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是(???) A.发展生产以解决财政困难 B.通过富国强兵打击割据势力 C.改革腐败臃肿的官僚机构 D.增收赋税以聚集天下的财富 6.北宋苏辙说:“昔仁祖之世,元昊叛命,边臣失律,败亡相继,然而四方士民裹粮奔命,唯恐在后,虽捐躯中野,不以为怨,兵民竞劝,边守卒固,而中国(宋)徐亦自定,无土崩之势。”西夏则是“久不通和市,国人仇怨”。这说明(???) ①北宋军民的爱国情绪高涨??②西夏失败激化国内矛盾 ③北宋承受战争的潜力更强??④西夏挑起边衅不得人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 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 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8.北宋施行重文轻武,削夺方镇的行政权、财权和兵权,重用文臣担任要职、主持军务;同时又重视武备,年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削减军备节省开支 B.提高文官的地位和待遇 C.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D.加强君权防止武将专权 9.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B.世家大族控制了地方行政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10.宋太祖、太宗两朝建立了新官制,并没有全部取消旧官制,长期保留唐、五代遗留下来的许多官位职称。中央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大都不管本司事务,只是领取高薪、享有崇高政治地位而已。这种现象(???) 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体现了崇文抑武的国策 C.促进了科举制的完善 D.助推了冗官冗费的出现 11.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指出:“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余英时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中说:“宋代士阶层不仅是文化主体,而且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体。”与两位学者的观点相关的重要因素是(???) A.选官制度的发展完善 B.崇武抑文成为基本国策 C.官僚政治的基本成熟 D.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12.宋初,“州郡兼领”市舶贸易。宋中期,罢“州郡兼领”,改转运使兼提举市舶,市舶司直接听命于中央。这一调整旨在(???) A.规范地方行政职权 B.加强中央管控能力 C.推动海外贸易发展 D.改变积贫积弱局面 13.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这反映出宋朝政治体制(???) A.解决了“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