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细菌病的研究进展
食物起源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物起源疾病定义为“食物摄入人体会引起人体感染或中毒症病”。这里包括了由食品生物性污染和化学物质残留引起的食源性疾病。WHO估计,每年有超过200万的人死于腹泻病,其中很多是由于食用了污染的食物引起的。美国每年有7 600万例食源性疾病患者,占美国人口的1/3;由生物性危害因素引起的暴发病例数占总发生病例数的83%,暴发人数占总人数的99%。据WHO统计报告,在发达国家死于食物中毒的儿童中,70%是由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所致。我国也存在同样趋势,统计资料表明,1992~2001年间发生的食物中毒病例中,细菌性的食物中毒所占比例达50.9%,化学性食物中毒占28.6%,原因不明的占11.9%,其它占9.6%。
近年来,国内外食源性人兽共患细菌病事件频频发生,如自2008年4月起,美国43个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发生圣保罗沙门菌暴发,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超过1 400例;丹麦暴发15年来最大规模的沙门菌病疫情,全国有3 000~4 000人受到感染;还有日本的大肠杆菌O157∶H7和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法国的李斯特菌中毒等等。在我国,由于食物链中病原细菌污染及其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也屡见不鲜。最为典型的是1999~2000年间苏皖等地大肠杆菌O157∶H7的大规模流行,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95人,死亡177人,病死率达90.8%。四川省发生的人感染Ⅱ猪链球菌病,累计204例病例中,死亡38例。2008年12月11日中国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呼吁市民停止给婴儿食用一批受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污染的婴儿食品。空肠弯曲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危险性也在国际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发达国家,如美国、丹麦、芬兰、爱尔兰、荷兰、挪威、瑞典、瑞士和英国等,都有空肠弯曲菌病流行的报道。另外,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细菌耐药性也助推了食源性人兽共患细菌病的流行。由此可见,人兽共患病原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我国应加强对食源性人兽共患细菌病的研究和防控工作。
1 监狱微生物引发的犯罪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显示,2007年1月1日~2007年10月15日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096例,发病人数78 045人,死亡428人;其中,食物中毒占事件数的14.41%、发病人数的12.97%和死亡人数的47.20%。而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中,发病人数比例高达59.10%。WHO、OIE指出引起人致病的重要食源性人兽共患细菌主要包括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等。
1.1 国际食品监测系统
沙门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2000年以来,全球由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呈不断上升趋势,对于沙门菌造成的人类危害、经济损失,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丹麦等极为重视,相继建立了全球沙门菌监测网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
1.1.1 沙氏病的流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2007年全国微生物引起食物中毒数据显示,由沙门菌引起的发病人数比例达13.8%,居于首位。
1.1.2 样品沙门菌的检出情况
沙门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沙门菌感染暴发大多数与食品有关,最常见的是家禽、鸡蛋等动物性食品和生吃的水果蔬菜。2004~2006年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市场销售的生肉类、生食蔬菜、熟肉类、水产品、冰淇淋等食品样品进行沙门菌监测,2004、2005和2006年的检出率分别为5.83%、4.67%、11.88%,在监测的样品中生猪肉和生鸡肉的检出率较高,分别达到40.00%、46.67%;而2006年北京市大兴区在25件生羊肉中检出沙门菌3株,检出率达12%。
1.1.3 分子溯源分析
扬州大学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对1962~2006年、分离自10个省份的354株沙门菌进行分子溯源分析,其中鸡沙门菌237株,动物源食品81株,饮食行业从业人员肠道36株。结果表明,食源性沙门菌不同菌株之间的相似值(F)在0.15~1,不同地区之间没有同源的菌株,同一个地区相同血清型沙门菌有同源的菌株;部分人源沙门菌与食源性沙门菌的相似值为0.86~1,表明人感染沙门菌病与动物及其制品污染沙门菌密切相关。
1.2 生物弯曲菌感染
弯曲菌(Campylobacter)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人兽共患性肠道病菌之一,对人致病的弯曲菌中95%以上的是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ejuni),其次是结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coli,C.coli),其它弯曲菌偶尔致病。特定血清型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是人格林-巴利综合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