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万城建筑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经过多年的沙带和多年的考古挖掘,被破坏的沙漠之都统万城终于出现了毛乌苏沙海,并逐渐成为陕西省和四川省旅游业的亮点。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设的最完整、最雄伟、最坚固的都城,统万城是十六国时期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权的都城,也是匈奴遗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统万城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珍贵文物众多,建筑形式独特,是研究华夏民族文化历史、建筑艺术和历史环境变迁的一处重要考古旅游胜地 。
一、 统万城城的质量是通过建筑的检测来规划的。请看
统万城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北端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为匈奴首领赫连勃勃于公元413年驱使10万民众用6年时间建成,因取“一统天下,君临万邦”之意,故命名为统万城,其城墙为白色,也称白城子。
关于统万城的筑造,史书记载,凤翔元年(413),赫连勃勃“命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起都城”,“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所谓蒸土筑城,就是取当地特有的白黏土、石英砂、碳酸钙掺和软糜子面和牲口血施夯板筑而成。驭工大将叱干阿利用锥子来检验工程质量,如果锥入城墙一寸,就下令斩杀其民工一并筑入城墙。如此严格的筑城质量要求,使得统万城城墙 “其坚可以砺刀斧”,(p328)“紧密如石,斫之,皆火出”,(p328)“基如铁石,攻凿不能入。”(p121)
古城由宫城、内城和外廓城三部分组成,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宫城里面还有一座赫连勃勃居住的皇城,皇城内有宫殿、鼓楼、钟楼等建筑,宫殿前列有大鼓、飞廉、铜蛇、龙兽等器物。内城则是各级官署和王侯贵族居所,外廓城是一般居民区。城墙四角有高大的角楼,四周城墙上建有三十六座敌楼。古城东南西北各有一座城门,分别叫做招魏门、朝宋门、服凉门和平朔门,反映了赫连勃勃有称霸天下的野心。整个城池台榭高大,飞阁相连,雕镂图画,穷极文采,其奢华与宏伟,甚至叫后来破城的北魏太武帝目瞪口呆,他当时说:“奢侈浮华到这种程度,怎么能不亡国呢?”
统万城自建成之后,历经北魏、隋、唐、宋数朝,到北宋淳化五年(994)被废,历时近600年的历史,迄今1600年的古城遗址保存尚好,可谓坚固之城。1992年统万城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陕西省靖边县人民政府开始全面展开了申报统万城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国家文物局又将统万城遗址列入“十五”期间的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目前,统万城遗址已进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并纳入榆林市“十一五”旅游开发规划之中。
二、 万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一) 旅游业的条件评价
1. 党项夏文化是中国古代民族文化的载体
大夏国在中国历史上曾雄霸北方,名噪一时,虽然仅存在了20余年(公元407—431年),而其都城统万城作为北方军事重镇,在建成之后的5个多世纪里一直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也是扼守“草原丝绸之路”的东西交通重镇之一。现在的统万城遗址,虽然是一片废墟,但它曾积淀的唐、宋时期党项西夏文化与鲜卑、西羌、吐蕃、回鹘、契丹、汉文化是极为丰富灿烂的,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化积淀最多的、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文化古城遗址,对于我们研究匈奴、鲜卑历史文化和党项西夏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统万城具有很强的历史性、时代性以及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它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和自然生态等状况,是窥探中华沧桑历史和文化精华的一个窗口;它是中国古代都城的一个重要的实物标本,是中国匈奴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其近1600年悠久的历史,体现了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融合的草原文化,同时它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和匈奴民族留给我们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虽然残缺不全,却是历史文化的“真品”,它的历史沿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风貌、历史文化知识、文化底蕴、史载轶闻、民间传说故事等都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2. 唐代文化中的置石、壁画
作为早期匈奴古都,城内遗留下来的文物相当丰富,瓦砾成堆,陶瓷残片俯拾皆是。上至汉晋、下迄唐宋五代时期的文物,如石雕、石刻及印信等均有发现,历年出土的汉至宋代的文物有“驸马都尉”和“西部尉印”铜印章、铜佛、铜镜、铁器、箭镞、钱币、兽角、石碑、瓷器、瓷狮、陶器、陶罐、陶碗、花方砖、各种砖块、大瓦、瓦当、壁画残片等。以统万城遗址为中心,向东近15km,向南近20km的范围内(北面和西面沙漠覆盖,其古迹分布情况目前还不清楚),都分布着比较密集的古墓群。目前在城址附近已经发掘出唐代墓葬。而元朝甚至明初的文物、古墓以及北面和西面的古迹有待今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据考古调查和有关研究(p4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