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意象在翻译中的传递.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意象在翻译中的传递 翻译是一门新兴学科。从广义上讲,它是对文化层的文学翻译,尤其是对文学翻译的不同类型研究。它不是简单语言文字的转换,也不是一个机械的解码和编码过程,而是涉及源语与目标语两种文化的复杂交际过程。谢振天在其著作《译介学》中指出,译介学的研究不是一种语言研究,而是一种文学研究或文化研究,它关心的不是语言层面上出发语与目的语如何转换的问题,它关心的是原文在外语和本族语转换过程中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扩伸等问题,它关心的是翻译(主要是文学翻译)作为人类一种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文化意象是各民族智慧与历史文化的结晶。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各民族往往会形成独特的意象。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们不断沉淀积累,形成相对固定、意义深远的寓意。而这种在本族语中极为熟悉的寓意到了异质文化语境中却会发生扭曲与变形,成为翻译过程中源语与目的语互通的一道屏障。谢振天在《译介学导论》中指出,“文化意象的传递,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同民族文化在翻译中如何碰撞、转换、交流、接受的问题”。因此,译者必须熟悉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了解不同文化中所承载的思维习惯、历史习俗、宗教文化等。 余华的《活着》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通过一位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阐释人活着的意义。这部小说1998年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并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同时还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加州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副教授白睿文(Michael Berry)翻译了这部作品,由蓝登书屋出版。白睿文教授对原作和中国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翻译工作的郑重令人敬佩,他在翻译过程中十分注重传递原作文化语境中的思维习惯、历史习俗以及宗教文化等文化意象。 一 地的“本质” 由于民族风情与文化背景不同,思维习惯也有其特殊性。中国把天、地、人看作一个统一整体,以“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这就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因此倾向于从总体上分析事物特征。而西方思维方式则认为人与宇宙处于矛盾对立中,因此人类的根本任务就是征服自然。余华的《活着》就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维习惯。如: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女人吆喝孩子”、“男人挑着粪桶”伴着“宁静的田野”与“逐渐退去的霞光”是如此地和谐,完全就是一幅“天人合一”的场景。 The sound of mothers calling their children home began to subside as a man carrying a load of manure walked past me. The bamboo pole he used to support the load squeaked as he went by. Gradually, the fields surrendered to silence. All around there appeared a kind of haze as the glow of dusk slowly dissolved. 白睿文在翻译过程中,尽力将这种和谐场景带给异质文化读者,分别用了三个表示伴随动作的“as”将“mothers calling their children home”和“a man carrying a load of manure”,竹竿“squeaked”和 男人“went by”以及“there appeared a kind of haze”和“the glow of dusk slowly dissolved”融合一体,形成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如若单独翻译句子,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意象是无法传递的。 二 中国文化中的意象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中,虽有战乱频繁,然而以华夏文化为中心,汇集各民族文化的中华文化可谓源源不断、一脉相承。这样的历史,既沉积了宝贵的文化传统与习俗,也积累了大量文化糟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西方文化的摇篮是古希腊,其发展过程中从其他文化吸取了丰富营养,经过几次断层、中心转移,复兴过程中抛弃糟粕和包袱,甩掉了一定的羁绊和束缚。“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是中国历史风俗遗留下来的思想,这对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异质文化读者来说或许是不可思议的。 可是想想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凤霞早就是二喜的人了,不能在家里呆的太久。 But when I thought about it, I knew that a daughter marrie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