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顾太清《红楼梦影》与沈善宝《红楼梦影序》的诗教理想.docxVIP

论顾太清《红楼梦影》与沈善宝《红楼梦影序》的诗教理想.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顾太清《红楼梦影》与沈善宝《红楼梦影序》的诗教理想 《红楼梦》是清代著名的满族诗人顾太清所著的第一部小说。这也是清朝延续的第一部关于《红楼梦》的小说。全书二十四回, 卷首有《红楼梦影序》。经考证, 序言作者“西湖散人”乃钱塘才女沈善宝, 字湘佩。(1)顾、沈二人为闺中密友, 同是清中期名噪女性诗坛的风云人物。 与一般书籍的序言写于成书之后不同, 此序言作于咸丰十一年辛丑 (1861年) , 当时《红楼梦影》尚未完稿, 首刊则是十多年后的光绪三年丁丑 (1877年) 。太清在诗集《天游阁集》中有《哭湘佩三妹》五首, 第二首写道:“红楼幻境原无据, 偶尔拈毫续几回。长序一篇承过誉, 花笺频寄索书来。”诗后自注曰:“余偶续《红楼梦》数回, 名曰《红楼梦影》, 湘佩为之序, 不待脱稿即索看。尝责余性懒, 戏曰:‘姊年近七十, 如不速成此书, 恐不能成其功矣。’”(2)从此注可知《红楼梦影》尚未全部脱稿时, 湘佩即为之序。小说序言中也有可印证者:“今者, 云槎外史以新编《红楼梦影》若干回见示, 披读之下, 不禁叹绝。”(3)我们可以想像两位闺友曾多次探讨小说的内容, 甚至连故事发展与结局都可能探讨成熟, 湘佩因此而知悉未竟的小说内容, 因而为之序。但是, 从序言出炉到首次出版, 太清还有十多年的构思修改时间。因此, 序言表达了怎样的小说观、与小说叙述之间的关系如何, 它们是否有某种特殊意义, 均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 对小说的批评 湘佩在序言中提出了“温柔敦厚”的小说创作原则:“且善善恶恶, 教忠作孝, 不失诗人温柔敦厚本旨, 洵有味乎言之。”(4)“温柔敦厚”本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传统诗教, 最早的记载见于《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 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 温柔敦厚, 诗教也……’”(5)后世文论家把“温柔敦厚”的尺度运用到诗、词、散文等各个环节或领域中, 使之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政教审美原则。(6)而湘佩从诗词的理论话语中借鉴来用于小说批评, 在当时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特别是在当时小说理论家多把批评眼光注重于小说的史传文学特征的背景下, 湘佩却把小说与诗歌理论联系起来, 更有特色。 我们可以从湘佩序言以及太清的自叙中看出《红楼梦影》的创作动机。如学者所云, 《红楼梦》的问世、传抄、评点, 与满族的文化氛围有密切关系。(7)满洲贝勒奕绘年轻时就在《戏题曹雪芹石头记》中表现出对《红楼梦》的浓厚兴趣。作为奕绘侧室的太清在与其夫畅谈诗词人生时, 《红楼梦》留给世人“几回掩卷哭曹侯”的遗憾极有可能为一个重要话题。太清在“半生尝尽苦酸辛”(8)后否极泰来, 儿孙绕膝、贵为宗室太夫人时, 依然无法释怀于诸多续作的续貂之弊, 虽然以“红楼幻境原无据, 偶尔拈毫续几回”(9)的戏言掩盖其创作要超越前人的好胜之心, 而超出前人续书模式的叙事内容无疑暴露了作者后来居上的创作意图, 如湘佩所言:“此编之出, 倘令海内曾续《红楼梦》者见之, 有不愧悔如画工者乎?”(10)。 二、 诗教与诗性的密切关系 (一) 宝莎和宝莎—内容上的情理足信与现世书写 湘佩在序言中首先对小说这种新兴繁荣的文体特征进行概述:“大凡稗官野史, 所记新闻而作, 是以先取新奇可喜之事立为主脑, 次乃融情入理以联脉络, 提一发则五官四肢俱动。因其情理足信, 始能传世。”(11)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 可以选择新奇之事作为全书的主干, 然后在考虑组织结构、布局谋篇中需融情入理, 这样才能情理兼备, 得以传世。湘佩盛赞《红楼梦》为情理足信的典范:所记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修成女身, 立愿托生人世, 以泪偿之, 此乃“极幻之事”, 而绛珠偿泪之愿的至理深情“独有千古”, 故而让读者娱目赏心, 产生了“几至家弦户诵, 雅俗共赏”的社会影响。湘佩认为小说在追求新奇感人的同时, 必须使事理符合生活情理或生活逻辑, 不能走向极端的虚妄。 正是本着情理足信的尺度对已有红楼续书进行审视, 湘佩认为它们大多充满了人鬼混杂、死而复生、死后转生、三界互通、宝钗等沙场立功等离奇怪诞的情节, 使原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独特的性格惨遭扭曲, 与曹翁的原旨相差千里。《红楼梦影》没有进行极端的空幻虚写, 而以理性的态度将小说定位为现实世界, 采用平实、节制而明智的叙事节奏, 以荣府由否渐亨为情节主线, 以女眷活动为叙事中心, 是较为忠实原著的一部续书。 如何处理最受大家关注的宝黛钗爱情问题是所有红楼续书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此前续书多敷衍宝黛爱情, 让黛玉或生还或托生或转世, 用宝黛的结合来完美原有的爱情悲剧, 满足了中国传统审美接受中的大团圆心理。但湘佩指出:“咸知绛珠有偿泪之愿, 无终身之约, 泪尽归仙, 再难留恋人间。神瑛无木石之缘, 有金石之订, 理当涉世, 以了应为之事。”(12)认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