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第一篇基因表达调控和蛋白质修饰.docxVIP

分子生物学第一篇基因表达调控和蛋白质修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子生物学第一篇: 基因体现调控和蛋白质修饰 基因组(Genome): 生物个体所携带遗传性物质的总量。即细胞中的DNA总量,或病毒的DNA或RNA量 “C值悖论”(C-value paradox): C值:一种生物细胞中特异不变的DNA总量(单倍体基因组)。物种的C值和它进化的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称为C值悖论。 基因体现 (Gene expression): 在一定调控机制下基因通过激活、转录、翻译、等过程产生含有生物学功效分子从而赋予细胞一定功效或表型,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基因体现调控(Regulation of gen expression): 细胞或生物体接受环境信号刺激或适应环境营养状况变化在基因体现水平上作出应答的分子机制。这涉及对体现基因种类和数量上的调调控。 基础基因体现(basic gene expression):又称持续性/构成型基因体现(constitutive gene expression): 不易受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基因体现。这其中涉及一类“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s)” , 这类基因产物是细胞生存活动所必需的,在个体各生长阶段都体现。 可调节基因体现(regulated gene expression):易受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基因体现。对环境应答时被增强体现的过程称为诱导(induction), 被激活的基因称为可诱导基因(inducible genes);对环境应答时被克制体现的过程称为阻遏repression),被克制的基因称为可阻遏基因 (repressible genes) 基因体现规律: 组织特异性(tissue specificity) 时间特异性(temporal specificity) 基因体现调节的生物学意义: (一) 适应环境,维持生长和增殖 (二) 维持个体发育与分化. 真核细胞的构造特性: 1、庞大基因组,构造复杂,大量重复序列,基因组大部分是非蛋白质编码的序列,基因内部常被内含子(intron)隔开 2、构造基因转录产物是一条单顺反子(monocistron) mRNA,基本上没有操纵元件的构造,并且真核细胞的许多活性蛋白是由相似和不同的多肽链形成的亚基构成的,涉及到多个基因的协调体现。 3、以核小体为单位的染色质构造,以及众多DNA结合蛋白质成为调节基因开闭的重要因素;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被隔开,转录本和翻译产物需要通过复杂的加工与转运过程,使得基因体现的调控受到细胞核内外诸多层次的调节,而核外的遗传成分如线粒体DNA等,也增加了基因体现调控的层次和复杂性。 基因体现调节的重要阶段 1、转录调控(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最基本或最重要的调控) 2、RNA剪接过程(RNA splicing)中的调控; 3、RNA 转运和定位过程(transportation and localization)中的调控; 4、翻译调控 (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5、mRNA稳定性(mRNA stability)的调控; 6、蛋白质活性的调控(protein processing modification)。 活性与非活性染色质:典型的间期(interphase)染色质可分为高度密集状态的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30nm的纤维被压缩40-50倍) 和较为松散的常染色质(euchromatin) 。常染色质约10% 处在更开放的延展型构造,即为活性染色质(active chromatin,30nm的纤维压缩约6倍,含有转录活性,即电镜下的串珠状构造)。另外的其它的色质不含有转录活性,属于非活性染色质(inactive chromatin)。 活性染色体的重要特性 DNA酶I 超敏位点 (DNase I Hypersensitive Site (DHSs)(DNA酶I 超敏位点的出现是活性染色质的重要特点之一) 脱氧核糖核酸酶I(DNase I)能够随机剪切双链DNA的任意位点。但染色之中有少数位点敏感性超出其它区域100倍以上,被称为DNA酶I 超敏位点 。DNA酶I 超敏位点约由100-200bp的碱基构成,重要位于已经起始或即将起始转录基因的5’侧翼,普通是调节蛋白位点附近。某些基因中离3’侧翼较近 ,甚至在转录区内。 DNA 拓扑构造变化(DNA topology) 天然双链DNA的构象大多为负性超螺旋。基因活跃转录时RNA聚合酶转录方向的前方的DNA构造是正性超螺旋,其背面的DNA为负性超螺旋。正性超螺旋会拆散核小体,有助于RNA聚合酶迁移转录,而负性超螺旋自有助于核小体再形成。 DNA碱基修饰变化(DNA modification) CpG序列的甲基化

文档评论(0)

130****86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