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绪论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技术及针灸治疗等部分。
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针灸学发展简史
考察针灸学的发展史,主要从文献记载、文物考证、中医认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予以探索。熟悉针灸学的发展历史,对了解针灸的源流、掌握古代医家的针灸学术思想、把握针灸学的发展规律、启发现代针灸研究的思路均有裨益。
(一)针灸的起源
针灸历史悠久。据考证,针灸疗法大约产生于距今7000~8000年到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古书里记载的一些关于针灸起源的传说等资料,都指向这个时期。如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太嗥伏羲氏“尝味百药而制九针”,罗泌《路史》则说太嗥伏羲氏“尝草治砭,以制民疾”。
针刺疗法起源于新石器时期,还可以从原始的针刺工具加以论证。距今2000多年以前的古书中,经常提到原始的针刺工具是石器,称为“砭石”。如《左传》收录的公元前550年一段史料提到“美疢不如恶石”,《山海经》记载有“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素问·宝命全形论》有“制砭石之小大”等,这些都是远古人类以砭石治病的佐证。砭石治病,最初主要是用于刺破脓疡,进而作为刺络泻血之用。我国曾在内蒙古多伦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一块长4.5cm的砭石,一端扁平有弧形刃,可用来切开脓疡,另一端为四棱锥形,可用来放血。在山东省日照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墓葬里,还发现过两块殉葬的砭石,长度分别为8.3cm、9.1cm,尖端为三棱锥形和圆锥形,可用于放血,调和经气。砭石实物的发现,为针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砭石治病来源于我国东部沿海一带以渔业为生的民族。《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这里所说的“东方”,相当于我国山东一带。近年来,在山东省发现了一批以针砭为题材的汉画像石,画像石上雕刻着半人半鸟形的神医正在用砭石或细针给人治病。鸟形显然来源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画像石反映了古代关于针砭起源的传说。
灸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之后。《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这段记载,说明灸法的发现同寒冷环境的生活习惯关系密切。原始社会栖息在北方的人们离不开烤火取暖,加上他们野居乳食的生活习惯,容易患腹部寒痛、胀满等症,非常适于热疗。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发明了灸法和热熨疗法。据考察,先民们钻木取火或敲击燧石取火,往往用艾绒作为引火材料,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的骨卜也是用艾绒烧灼动物骨。很明显,这种用艾绒点火的方法,为艾灸的发明提供了必要条件。
拔罐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起源于原始社会,亦常与针灸结合运用。初时以兽角为罐具,故古称“角法”。
(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战国至秦汉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迈入封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各种学术思想的进步、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促进了针灸学从实践经验向理论高度的深化。针刺工具由砭石、骨针、竹针发展到了金属针,从而扩大了针灸疗法的适应范围。据《左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医缓、医和均擅长针灸。先秦名医扁鹊(秦越人)在给虢太子治尸厥时,让其弟子子阳取外三阳五会而使太子复苏,又令弟子子豹药熨两胁下,而太子坐起……证明在先秦时期针砭、火灸、药熨等均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关于经脉的著作,即《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两书记载了十一条经脉的循行、病候和灸法治疗,反映了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的问世,是先秦至西汉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东汉至隋唐仍有修订和补充。《内经》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和《灵枢经》(简称《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它在汇总前人文献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腧穴、精神、气血、津液等为基本理论,以针灸为主要医疗技术,用无神论观点、整体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人体与自然相应的观点,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要领和防病治病原则,奠定了针灸学理论基础,其中以《灵枢》所载针灸理论更为丰富和系统,故《灵枢》又称《针经》。
《内经》对经络学说尤有精辟的论述,不但对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属络脏腑及其所主病证均有明确记载,而且对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走向、分布、功能以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本科温病学其他医家论著选.docx
- 本科温病学湿热类温病.docx
- 本科温病学温病辨证.docx
- 本科温病学温病病因与发病.docx
- 本科温病学温病常用诊法.docx
- 本科温病学温病概念.docx
- 本科温病学温病预防.docx
- 本科温病学温病治疗.docx
- 本科温病学温毒类温病.docx
- 本科温病学温热类温病.docx
- 2024-2025学年深圳学校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题-附答案.pdf
- 湖北省十堰市八校教联体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 Word版无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珠海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数学卷-附答案.pdf
-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 Word版无答案.docx
-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 Word版无答案.docx
-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英语 Word版含解析.docx
-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Word版含解析.docx
-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英语 Word版无答案.docx
- 电工专项安全教育课件.ppt
- 2026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学期基础知识测试生物(原卷版).docx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