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温病预防
预防是在疾病发生之前,预先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作为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大多数温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且起病急、传变快、来势猛、病情重的特点,如不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会造成一定范围的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温病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历代医家对温病预防的认识与成就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关于疾病预防的论述。《素问》“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记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未病先防的重要性。同时还发现有些疾病可以传染和流行,《素问》提出“温气流行”“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并指出:“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主张通过保持机体正气强盛、设法避免与病邪接触的方法,预防疫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以后,历代医家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预防知识和经验。如《诸病源候论》认为,温病可“预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在《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等古医籍中载有如雄黄丸等20余首辟温方剂来预防温病的发生。而《礼记》所说:“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楚辞·渔父》所记“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等,说明当时已极为重视个人清洁和环境卫生。《备急千金要方》谓:“勿食生肉。”“常习不唾地。”明确要求人们谨慎饮食,不可随地吐痰。宋代庄绰《鸡肋编》云:“纵细民在道路,亦必饮煎水。”强调饮水卫生的重要性。此外,清代王孟英《霍乱论》云:“人烟稠密之区,疫疠时行……故为民上及有心有力之人,平日即宜留意,或疏浚河道,毋使积污或广凿井泉,毋使饮浊,直可登民寿域。”可见古人对排除污水、粪便处理、保持水源清洁十分重视。为了防止蚊蝇传播疾病,我国在后汉时期已使用蚊帐,南宋已使用防蝇食罩。除此而外,还发明许多驱除或消灭传播疾病的昆虫或动物的方法。如北宋刘延世《孙公谈圃》说:“泰州西溪多蚊,使者行按左右,以艾熏之。”宋代温革《琐碎录》载有驱蚊诗:“木别芳香分两停,雄黄少许也须秤。每到黄昏烧一炷,安床高枕到天明。”这种药物烟熏驱蚊法直到现在仍为民间广泛应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砒霜可以“和饭毒鼠”。历代本草文献中均记有不少灭蝇、杀虱的药物,如百部、藜芦、白矾、银朱等。这些方法,对防止温病的发生和传播有着一定的作用。
因为温病具有传染性,所以“避其毒气”即避免与患者接触的隔离措施,成为重要的预防方法。《晋书·王彪之传》云:“永和末(356年)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疾,百日不得入宫。”说明当时为防止时疾染易,即使与患者密切接触而尚未发病者亦当暂时不与之交往。唐代释道宣《续高僧传》有收容麻风病患者的“疠人坊”的记述,谓:“收养疠疾,男女别坊。”明代萧大享《夷俗记》云:“凡患痘疮,无论父母兄弟妻子,俱一切避匿不相见。”通过隔离患者,确可防止疾病的传染和流行。
预防传染病最积极、最有效的直接措施,则是免疫接种。此法不仅为我国首创使用,即使免疫一词,亦为中医学所固有。18世纪曾有《李氏免疫类方》一书,可资佐证。远在《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疗猘犬咬人方:仍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的记载,即为人工免疫法的尝试。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我国种痘术的发明,它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为世界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之一。清代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云:“又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1567~1572)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此虽系清人之论,但明代周晖《琐事剩录》曾谓:“陈评事生一子……未几种痘,夭。”可证明代确已有种痘术,然具体操作方法,却无从查考。《医宗金鉴》对清代的种痘术有较全面的记载,如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等。种痘术的推广使用,对当时保护人民健康起了很大作用,种痘法于17世纪传入欧洲,此后才于1798年出现英人琴纳发明的牛痘苗预防天花,我国较之早出两百余年。
第二节
温病预防方法
预防温病的具体方法很多,尤其是免疫接种等特异性措施对传染病的预防有重要的作用,其具体内容参见《感染病学》,此处不予详述。以下介绍具有中医中药特色的一些预防温病的方法。
一、培固正气,强壮体质
《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增强人体正气,就可以提高机体抗御温邪入侵的能力,从而使温邪不能侵犯人体,或即使感受了温邪也不会发病,或病情较轻微,易于治愈、康复。培固正气,强壮体质的方法甚多,以下列举几个方面:一是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如气功、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保健按摩及其他的武术运动等,均可提高自身防病抗病能力。二是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人类生存在自然界中,与自然条件息息相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和气温的升降,合理安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