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绪论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其任务主要是阐明温病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温病学理论不仅对外感温热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又是防治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相关病证的理论基础。因此,温病学被誉为中医学经典课程之一,是学习中医的必修课程。
温病学的研究对象是温病。温病属于外感疾病中性质属热的一类疾病。温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男女老幼皆可罹患。因其发病与四时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故又称为四时温病。温病包括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和部分感染性疾病,以及一些非感染性的发热性疾病。温病中大多数病种起病急骤、来势较猛、发展迅速、病情较重,甚至导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尤其是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大难题。
温病学是历代医家防治温病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总结,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温病学理论与经验具有很高临床实用价值,运用温病学的基本理论,治疗包括多种急性传染病在内的感染性疾病,以及一些发热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特别是21世纪以来,温病学在新发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人猪链球菌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并获得好评,充分体现了温病学的生命力和实用价值。因此,今后的任务是结合防治各种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重大需求,拓展传统温病学的研究空间,进一步推动温病学的理论发展和温病防治水平的提高。
温病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战国~晋唐时期)
这一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先后问世,中医学形成了初步理论体系,并已有温病因症脉治等方面的记载。
《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温病病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的记载,有多篇内容与温病关系密切,如《素问·热论》《素问·刺热》《素问·评热病论》《灵枢·热病》。另外,《素问·本病论》《素问·刺法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等篇亦论述了许多有关热病内容,涵盖了温病因症脉治各方面。在病因方面,认为除了时令之气异常可诱发温病外,《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灵枢·论疾诊尺》有“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和“冬伤于寒,春生病热”的论述,这是温病伏邪病因学说的最早理论根据。在证候表现方面,突出了温病的温热特征,如《素问·评热病论》指出:“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急,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灵枢·论疾诊尺》有“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的记载。在治疗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等,是治疗温病的基本原则。在预后方面,《素问·玉版论要》提出“病温虚甚死”。在预防方面,《素问·刺法论》提出了预防疫病的关键在于“正气存内”和“避其毒气”,强调既要增强人体正气,以抵抗外邪入侵而发病,又要避免外来“毒气”的侵袭。但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黄帝内经》将温病归属于伤寒的范畴,如《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也把温病归属于广义伤寒,如《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伤寒论》将外感热病初起热象较盛者视为温病,如“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该书虽然未明确给出太阳温病的治疗方药,但《伤寒论》中所述之清热、攻下、养阴等法及方药,为温病治疗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晋唐时期的文献对温病病因做了进一步探索,如晋代王叔和提出寒邪“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伤寒论·伤寒例》)亦有医家认识到温病的病因是一种特殊的致病因素——“乖戾之气”,如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说:“岁中有厉气,兼夹鬼毒相注,名曰温病。”《诸病源候论》也提出温病是“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在治疗上,《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记载了一些治疗温病的方剂,如黑膏方治疗温毒发斑、葳蕤汤治疗风温、大青汤治疗温病热盛阴伤、犀角地黄汤治疗蓄血及出血证等。同时,上述文献中还收录了许多预防温病的方剂,如屠苏酒预防温病交相染易、太乙流金散熏烧辟瘟等。《备急千金要方》还指出:“天地有斯瘴疠,还以天地所生之物防备之。”此即说明可以用药物来预防疾病。
由此可见,唐代以前对温病虽已有了一定认识,但在理论上较朴素,在概念上把温病隶属于伤寒的范围。因此,从战国到晋唐时期是温病学理论的萌芽阶段。
二、成长阶段(宋~金元时期)
宋代开始,随着对温病认识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有关温病治法和相关理论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在温病治疗方面,开始突破了法不离伤寒、方必遵仲景的藩篱。自《伤寒论》问世以后,对外感热病的治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摩擦学基础知识-磨损.ppt VIP
- 景观规划设计(第3版)课件:滨水景观文化设计.pptx VIP
-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树人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市树人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docx VIP
- 2020-2021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树人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VIP
- 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是国家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性蓝图。以下关于十五.docx VIP
- 电工基础试卷a卷及答案.doc VIP
- 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docx VIP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