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手法三形练习举隅.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推拿手法\中的\三形练习举隅\包括\指禅推法\、\平推法\、\按法\和\掌摩法\。其中,\平推法\主要使用掌面或大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上,以肩肘关节屈伸带动手掌,同时配合掌肉摩擦皮肤来产生力,属于手法的基础部分。此外,\拍法\、\击法\以及\摇法\都是针对特定穴位进行的主动的环绕运动,以刺激肌肉产生相应的动作反应。总结一下:\中医推拿手法\三形练习举隅是一个综合性的全身按摩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调整脊柱和内脏的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

中医推拿手法三形练习举隅 夏惠明教授、主任、云南省著名中医专家、教授、第三批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带头人和第五批中国古代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传承专家。他从事中医按摩医疗、教育和科学研究40多年。在疾病的辨证论治基础上,他对脊柱按摩和内科按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幸运的是,作者接受了老师的诊断和治疗。 1 正确处理两种方式 手法看似简单好学, 但要做到得心应手, 却非一日之功, 推拿手法的功力技巧, 是推拿疗效差异的关键。要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五大要点, 必须具有强劲的指力、臂力、腰力、腿力及整体力, 要做到蓄力于内, 发力于外, 必须具备规范的推拿手形、身形、步形。“手形”是指各种手法的形态, 不同的手法就有不同的形态、动作要领、动作频率、接触部位。“步形”是指下肢的姿态, 不同的手法选择不同的步形。“身形”则要求含胸拔背, 收腹, 宜腹式呼吸, 身随手影, 做到手、眼、身、法、步, 步调一致, 轻松自如, 力从手出。现根据学习导师推拿手法的经验, 结合笔者的临床体会, 对手法的“三形练习”整理如下。 一指禅推法是用大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 肩、肘、腕都要放松, 使整个上肢形成一倒置的钟摆, 来回摆动, 使产生的力以120~160次/min的频率源源不断的均匀输出。步形用易筋经摘星换斗步形, 双脚一虚一实, 虚腿在前, 实腿在后, 身形要含胸拔背, 提臀收腹, 目注指端。 ue40c法是用手掌背近小指侧的1/3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 肩臂自然放松, 半握拳如持卵石形, 来回均匀动, 使产生的力以120~160次/min的频率源源不断的均匀输出。步形用易筋经摘星换斗步形, 双脚一虚一实, 虚腿在前, 实腿在后, 身形要含胸拔背, 提臀收腹, 目注于拳。 平推法是用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上, 以肩肘关节屈伸, 带动手掌或大小鱼际作直线往返运动, 指臂蓄力, 立指运气如拉锯状来回均匀推动。步形用少林内功站裆式的步形, 并步站立, 双足稍宽于肩, 足尖略收成内八字, 五趾着地, 运用霸力, 劲由上贯下, 注于足。身形要求外紧内松, 含胸收腹, 下颌内含, 呼吸自然, 不可屏气, 目注于掌。 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着力在体表穴位上, 逐渐用力下压, 按脉而勿陷, 用以致气, 气至而有效。步形用站裆式的步形, 并步站立, 双足稍宽于肩, 足尖略收成内八字, 身前倾, 借上半身的体重而发力于掌指, 通过身形的虚实转化调节力量的大小, 目注掌、指。 掌摩法是用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 以腕关节为中心, 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力宜浅不宜深, 仅在表皮做环形摩动, 以温热为度, 每分钟频率120次左右。步形用站裆式的步形, 并步站立, 双足稍寛于肩, 足尖略收成内八字, 身形要求含胸收腹, 目注于掌。 拿法是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 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对称用力, 捏而提之。肩肘腕部放松, 手掌空虚, 指腹贴紧患部, 用指腹着力, 动作缓和, 作连续性的一松一紧活动, 用力应由轻而重, 要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步形用少林内功站裆式的步形, 并步站立, 两足稍寛于肩, 足尖略收成内八字, 身形要求含胸收腹, 下颌内含, 呼吸自然, 不屏气, 目注于指。 拍法是用虚掌拍打体表, 五指并拢, 手指呈半屈曲状, 手腕要松, 动作要平稳而有节奏, 收放自如。拍打后以皮肤微潮红为度。步形用少林内功站裆式的步形, 并步站立, 双足稍寛于肩, 足尖略收成内八字, 五趾着地, 劲由上贯下, 注于足。身形要求外紧内松, 含胸收腹, 下颌内含, 呼吸自然, 目注于掌。 击法是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用桑枝棒叩击体表。用劲要快速而短暂, 垂直叩击体表, 在叩击体表时不能有拖抽动作, 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奏。步形用少林内功站裆式的步形, 并步站立, 双足稍寛于肩, 足尖略收成内八字, 劲由上贯下, 注于足。身形要求外紧内松, 含胸收腹, 下颌内含, 呼吸自然, 不屏气, 目注于掌、指。 摇法是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摇动。动作幅度由小到大, 柔缓平稳, 而且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或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步形用少林内功弓箭裆式的步形, 身体旋向一侧, 一腿微曲, 另一腿膝部挺直, 左右弓箭裆式的变换配合双手摇法的完成, 身形随左右裆式的变换如摇桨橹, 目随手转。 扳法可以使关节得以复正, 扳法因关节的形态结构不同, 在各个部位操作有所不同, 动作要做到部位准确, 动作平稳, 先稳定的沿需要整复的关节的轴向使关节间隙稍分开, 然后整复, 整复一般不超过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步形用少林内功弓箭裆式、站裆式或马裆的步形, 弓箭裆式是身体旋向一侧, 一腿微曲, 另一腿膝部挺直, 站裆式同平推法, 马裆

文档评论(0)

176****27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