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徐州地区侧柏人工林的乔木层碳储量的估算,发现乔木层碳储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而且以50年生侧柏人工林样地为例,树干(47.33)树叶(43.91)树枝(43.45)树根(42.95)。此外,在实验中还发现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关键词:侧柏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土壤有机碳储量,粗根树种参考文献:[1]刘明.胡静安.各种侧柏人工林植物体中水分和养分的检测及分布[J].环境科学,2013(3):27-30.[2]张国庆.题材
林分密度对侧柏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世界气候变化已成为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城市是世界温室的重要排放来源,其中80%以上的co排放量来自城市,其次是主要碳源。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碳储量占全球陆地碳库总储量的46.27%。因此,森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人工林作为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碳汇作用被认为是减缓全球变化的一种可能机制和最有希望的选择。因此,加大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对预测和维护其长期生产力、以及未来在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的框架范围内进行碳汇贸易谈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受树种、轮伐期、施肥和间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林分密度同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即乔木层碳储量会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有关林分密度与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关系研究结论尚存争议,方晰等曾对不同密度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进行了研究,表明湿地松人工林土壤碳储量也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张国庆等对不同密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却得出相反的结果,即土壤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降低。根系中尤其是细根具有巨大的吸收表面积,生理活性强,是树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同时由于细根生长和周转迅速,每年对土壤有机碳库的贡献率高达25%~80%,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分配、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徐州市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inn)Franco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侧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配格局的影响,并试图从细根生物量和形态角度探讨其变化机理,以期为侧柏人工林科学经营中确定合理的林分密度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光照、土壤条件
研究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丘陵山地(116°22′—118°40′E,33°43′—34°58′N),山地面积3万hm2,平均海拔400 m以下。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年均温14℃左右,年均降雨量800~900 mm,全年无霜期200~220 d。土壤以石灰岩发育而成的淋溶褐土为主,土层薄,砾石含量高,土壤粘重,呈中性~弱碱性。林分类型以侧柏人工林为主,还有小叶朴Celtis bungean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青桐Firmiana simplex、苦楝Melia azedarach、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和女贞Ligustrum lucidum等,而林下灌木和草本的发育较差。
1.2 样地设置及其密度
为了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在样地选择时尽可能使坡位、坡向、海拔和土壤条件等因子保持一致。在林分踏查和标准地调查基础上,选择50年生侧柏人工林样地,3次重复,共设置固定样地9块,每块样地面积20 m×20 m,分别是高密度(3 074株·hm-2),中密度(2 250株·hm-2),低密度(1 679株·hm-2)。
1.3 乔木层碳储量估算
徐州地区侧柏人工林各器官含碳率计算:利用李朝拟合的侧柏各器官生物量模型结合各样地测树因子调查资料,通过树干(47.33%)树叶(43.91%)树枝(43.45%)树根(42.95%),地上部分平均含碳率44.89%,全株平均含碳率44.41%,估算侧柏人工林乔木层的碳储量。
林下灌草层和枯落物的含碳率则采用常见的0.45碳转化率,碳储量是根据单位面积林分干物质重量(生物量)乘以其碳含量而求得:
植物体碳储量(t·hm-2)=植物体生物量(t·hm-2)×植物体含碳率(%)
土壤有机碳储量(t·hm-2)=土壤有机碳含量(g·kg-1)×容重(g·cm-3)×土层厚度(cm)×10-1。
1.4 土块根系分级
2011年10月在每块标准地内随机选取3个点,参考以往根系土块的取样方法在离树50 cm处,用平板利铲在0~10 cm和10~20 cm的土层中各取20 cm×20 cm的土块,共54块(9×2×3)。在实验室里,将根系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然后按照Pregitzer等的方法对结构完整的根进行分级,而结构不完整根系的细根根序等级依据完整根系的1~5级根的长度和直径的范围来划分。分级结束后,应用Epson数字化扫描仪对分级后的不同处理样地的各级根序细根进行扫描,并采用根系分析系统软件Win RHIZO(Pro2005c)进行直径和根长的分析。扫描后用滤纸包好各级根序,在65℃下烘干至恒质量,用电子天平(±0.000 1 g)称量。
1.5 林分密度对细根直径、根长和比根长的影响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整理和表格制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