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了的兜树》、《麦田里的死者》、《澳大利亚的森林》的本质性对比
《伟大的美德》、《麦田的守护者》和《挪威森林》的小说在表面上几乎没有相同的地方。我们也可以从深刻的角度来理解它们的形态和特点。《了不起的盖茨比》用“我”的视角以“同情的态度描写了主人公盖茨比的悲剧, 表现了‘美国梦’的幻灭”13;《麦田里的守望者》以“我”讲述给“你”的“我在去年圣诞节前所过的那段荒唐生活”1, “反映了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和彷徨, 暴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虚伪和丑恶”14;《挪威的森林》则通过18年后“我”的回忆, 讲述了“我”在东京上大学期间和直子、绿子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表述了一个时代年轻人的孤独和无奈。
但它们是三部同样畅销而又同样优秀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后一版再版, 小说的作者菲茨杰拉德红极一时, 著名诗人兼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在此书出版后立即称之为“美国小说自从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8, 马尔科姆·考利把《了不起的盖茨比》列为“美国最优秀的十二部小说之一”8。《麦田里的守望者》“一出版就受到了国内外青少年的欢迎”, “一时间大、中学校校园里到处都模仿主人公霍尔顿”1, “到现在, 总销量已超过千万册”, 有一种“平装的班登本已印至第五十三版”2, 小说作者塞林格则被称为“当代风格独特的文学天才”46。《挪威的森林》出版后, 截止2012年在日本已销出1500余万册, 其译本在中国发行后“不到半年便重印四次”。作者村上春树不仅在本国获得各种文学奖项, 甚至从2006年开始便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他的作品和读者共同创造的“村上春树现象”被认为是一个奇迹1。
当然, 仅有这些还构不成将这三部作品放在一起来的原因, 它们之间还存在着更为本质的关联。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 到处充斥着主人公霍尔顿的不满和抱怨, 这个世界看起来是那么一团糟, 没有一样东西让人舒服, 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形和心境下, 霍尔顿却大加赞赏《了不起的盖茨比》:“我告诉他说我喜欢林·拉德纳和《伟大的盖茨比》这类书, 我的确喜欢。我最最喜欢的是《伟大的盖茨比》。老盖茨比。可爱的家伙。我喜欢他极了。”130在《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曾说:“对十八岁那年的我来说, 最欣赏的书是阿珀达依库的《半人马星座》。但在反复阅读的时间里, 它逐渐失去了最初的光彩, 而把至高无上的地位让给了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而且《了不起的盖茨比》对我始终是绝好的作品。兴之所至, 我便习惯性地从书架抽出《了不起的盖茨比》, 信手翻开一页, 读上一段, 一次都没有让我失望过, 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杰作!”35一本书被另一本书的主人公推崇备至, 至少证明了主人公的某种思想特征受着前一本书的影响, 甚至远不止这些。在《挪威的森林》后记中, 村上春树提到:“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和《了不起的盖茨比》对我来说是私人性质的小说———在与此相同的意义上, 这部作品也属于私人性质的小说。”由此, 不仅是主人公, 甚至作者及作品本身也或多或少地收到了前者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的表现在这三部小说中却不容易被看出来。法国学者朗松在针对外国影响问题的探讨中曾说:“究其实质, 真正的影响较之于题材而言, 更是一种精神存在……”因此, 必须改变视角, 从更为内在的精神角度着手。而在精神上, 能将三部小说关联起来的事物就是弥漫于它们之中的, 并且带着根本性意味的无可奈何的悲伤。
《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于1925年, 是“迷惘的一代”的重要作品。一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由于元气未伤, 迅速步入一个短暂而空前繁荣的时代, 菲茨杰拉德称之为“爵士时代”, 并说:“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会纵乐, 最炫丽的时代, 关于这个时代将大有可写。”而他本人则被称之为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3。然而, 这样的一个时代同时又是彷徨、失落和迷惘的一个时代, 这个时代的美国青年“不再相信上帝, 不再相信传统, 他们只相信感觉”。菲茨杰拉德作为青年一代的代言人以及爵士时代的热情参与者, 他不仅纵情宴乐, 完全溶化于那个时代中, “更重要的是, 在沉湎其中的同时, 他又能冷眼旁观, 体味‘灯火阑珊, 酒醒人散’的怅惘”3。因此, 菲茨杰拉德总将他自己的梦幻, 一次又一次的梦幻以及梦幻破灭后带来的失望,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写进他的小说中, “用凄婉的笔调抒写了战后‘迷惘的一代’对于‘美国梦’感到幻灭的悲哀”3, 正如董衡巽先生所说, “又是做梦, 又是醒悟, 又是霓虹灯似的幻想, 又是无可奈何的哀伤, 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风格。”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 主人公盖茨比苦苦追求着自己还是不名分文的下级军官时的恋人黛西, 并在成为了百万富翁后, 在黛西家的对面买下了一幢豪华别墅, 用夜夜笙歌来吸引黛西的注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