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教案 第3课 诗歌(三).docxVIP

《大学语文》 教案 第3课 诗歌(三).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3 PAGE 3 PAGE 2 PAGE 2 课题 诗歌(三) 课时 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李白诗歌特色,体会诗歌所蕴含的复杂思想情感 (2)理解诗歌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素质目标: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文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蕴含的复杂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诗歌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完成课前任务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李白、白居易的艺术成就。 【学生】完成课前任务 考勤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问题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诗人余光中笔下的这个人,他嗜酒爱月,剑胆琴心;他豪迈洒脱,浪漫出尘。那么,他究竟是谁呢? 【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 【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传授新知1 【教师】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导读 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着追求。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二、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整体感知 【师生互动】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在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的豪迈情怀。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问题1:李白因什么而“烦忧”? 答案: 李白空有壮志才情,却没有施展的机会,如此虚度光阴,又怎能不无奈。 问题2:这是一首送别诗,从哪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来?此两句又可见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李云二人关系深笃,志同道合,志向高远。 问题3:李白为什么要提“蓬莱文章”和“建安风骨”? 答案: 这是李白对李云才华的肯定,也是李白自己应有的一份自信。 问题4:青天摘月本就虚无,李白高远的理想在现实中同样受阻,无法实现理想的李白内心涌起何种感受? 答案: 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尽李白内心源源不断的惆怅。因为理想不达,怀才不遇的李白借酒消愁反而愁更愁。 问题5:无法实现理想的李白,最后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答案: 李白离开了他厌倦的世俗。 李白是厌恶丑恶的现实,但不代表他就彻底对现实绝望了,他对未来还的充满信心。我们能在他的诗歌中找到这样的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拓展阅读】组织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诗歌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一、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一生大致可分五个时期: 1.蜀中学习与漫游时期(25岁以前):李白自少年时就博涉百家,习辞赋,学剑术,好任侠,慕神仙。 2.远游求仕时期(26~42岁):李白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历过江陵、洞庭湖、扬州,后在湖北安陆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此后以安陆为中心,游历过梁宋、齐、鲁等地。在漫游中结交了许多友人,曾经隐逸学道,也拜谒过权贵,希望得到重用和引荐,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详见教材) 【师生互动】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李白的诗歌中,写月、写酒、写愁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几乎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所有特色——李白喜月,诗中有月;李白嗜酒,诗中有酒;李白怀才不遇,诗中写满了他的忧愤与期冀;李白豪迈洒脱,于是他诗情如狂涛,笔势若天马…… 1.请大家背诵三句李白诗歌中含有“月”“酒”“愁”或其他典型意象的诗句。 2.请大家从“月”“酒”“愁”等典型意象中选取一个作为分析对象,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篇章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尝试品味其中的不同。 【学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