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西医:耳疖的诊疗
耳疖是因邪热搏结于耳窍所致,以耳道外段局限性红肿疼痛,隆起如椒目为主要表现的耳病。亦名耳疔。多发于夏季或气候湿热的地域。
本病相当于西医外耳道疖肿。
耳疖之名出自四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古代文献对本病有较多论述。《素问.厥论》指出:“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可能与本病有关。明代窦梦麟《疮疡经验全书》称之为耳门痈:“耳门痈受在肝经,毒气传注,血不周流,此是恶毒证也。”陈实功《外科正宗》称为黑疔:“黑疔生于耳窍之内,黑硬腐烂,破流血水,疼及腮颧。”清代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则称为耳疔:“耳疔(亦名黑疔)生耳窍暗藏之处,色黑,形如椒目,疼如锥刺,引及腮脑,破流血水。”
[病因病理]
1.风热犯耳:因耳道不洁,风热邪毒侵袭,内应肝胆之经,外结耳道肌肤,气血壅滞,致生疖肿。
2.肝火犯耳:素有肝胆郁热,复因外感邪毒袭耳,初起失治,致肝胆火热上攻,与邪毒搏结于耳道肌肤。
西医认为,本病是外耳道外段之毛囊、皮脂腺、耵聍腺的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病之发生与外耳道皮肤受损、耳道有脓、污水入耳等诱因或全身营养不良、患慢性肾炎或糖尿病等有关。
[临床表现与诊断]
1.多发于气候湿热的季节或地区。
2.外耳道疼痛,日渐加重,甚则剧烈难忍,痛引头脑,在张口、咀嚼、按压或牵拉耳屏、耳郭时耳痛加剧。
3.病损位于外耳道外段皮肤,呈局限性红肿突起,致外耳道狭窄。若3~6天成脓后,突起处顶端有黄白脓点。溃脓后,疮顶往往有脓栓不出。疖肿位于外耳道前壁者,可见耳屏及其前方轻度水肿或红肿;位于后壁者,水肿可延及耳后,致耳后沟消失、耳郭耸立。
3.耳前或耳后淋巴结肿痛。
4.病重者可有体温升高和全身不适等症。
[鉴别诊断]
急性乳突炎:耳痛重而自觉在深部疼痛,听力显著减退,按压或牵拉耳屏或耳郭时耳痛不加重,鼓膜充血显著或有小穿孔、“灯塔征”,外耳道外段正常,内段后上壁下塌以致鼓膜后上部分难以窥及,乳突压痛明显。必要时行乳突照片。
[辨证论治]
1.风热犯耳证
主证:病初起,耳痛尚轻,张口、咀嚼、按压或牵拉耳郭、耳屏时耳痛加重,外耳道外段局限性红肿,微突起而无脓点,舌质偏红,苔薄,脉弦浮数。
治法:祛风散热,消肿止痛。
方药:柴胡清肝汤[234]加减。
备选方:翘荷汤[331]合五味消毒饮[43]。
2.肝火犯耳证
主证:耳痛剧,如钻似刺,痛引头脑,外耳道外段红肿高突如椒目,耳前后臖核肿痛。伴发热,烦躁易怒,口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利肝胆,解毒消肿。
方药:龙胆泻肝汤[77]加减。
加减:发热,局部肿痛重者,酌加银花、连翘、蒲公英助清热解毒;痛甚加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止痛;脓成酌加穿山甲、皂角刺活血排脓;便秘加大黄泻下通便。
备选方:栀子清肝汤[196]。
[西药治疗]
必要时给予磺胺药或氨苄青霉素。
[外治]
1.外敷:醋调紫金锭[318]或如意金黄散[139]外敷疖肿处,耳前后肿痛者亦可以此外敷;或涂金黄膏[176]、鱼石脂软膏于疖肿处,每日1次。初起时,亦可涂碘酊、2~5%白降汞软膏于疖肿处,每日2次。
2.放脓:疖肿化脓未溃者,在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或小刀刺破,放出脓血,涂黄连软膏。
[其他治疗]
1.放血法:刺患侧耳垂放血10滴,或刺少商、商阳出血。每日1次。或于初起时,以针刺红肿患处,出血为度,日1~2次。
2.体针法:风热犯耳证取听会、耳门、翳风(均患侧)、外关、合谷(均双侧),泻法;肝火犯耳证取听会、率谷、翳风(患侧)、阳陵泉、行间(双侧),泻法,每日1次。
3.理疗:紫外线、红外线照射和透热疗法,对耳疖初起者有效。
[预防护理]
1.耳疖未成脓时忌切开,以免感染扩散,甚则引起软骨膜炎。
2.忌辛辣炙煿、烟酒、厚味。
3.保持耳道清洁,勿自行挖耳。
4.对反复发作者,宜改善全身营养、控制全身性慢性疾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传热学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docx VIP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及目录、工作程序.pdf VIP
- 02S404 防水套管国标规范.pdf VIP
- 重型车DPF标定手册.pdf VIP
- 办公租赁合同模板下载(3篇).docx VIP
- GB∕T 39743-2021 滑动轴承 热塑性塑料轴套 尺寸与公差.docx VIP
- 《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2025版)深度解析.pptx
- JTT 660-2006 -水上加油站安全与防污染技术要求.pdf VIP
- 药品处方集课件.pptx VIP
- 2022-2023学年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英语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