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四川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与远景.docx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与远景 自1953年进行常规勘探以来,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已有60年的历史。在震旦系至侏罗系中, 共发现8个工业性气层和一个油层 (图1) 。到2009年底探明天然气储量16 497.52×108m3, 石油储量8 118.36×104t, 人称“满盆气、半盆油”, 成为中国含油气盆地中独有的特点。勘探实践证明, 在一定条件下气田越找越大, 勘探新领域不断发现, 四川盆地勘探50年后, 仍发现川东北礁滩相大气区, 现又在川中寒武系、震旦系有重大发现。从中国克拉通盆地特点来看, 四川盆地古生界下部前景广阔。只要调整勘探思路, 加强对盆地结构、重要储集层层系岩相古地理精细研究, 抓住以岩相为主、古今构造为辅等成藏条件控制因素的探索, 提高适于四川盆地复杂地质条件的勘探技术, 仍有可能发现更多的油气资源。 1 工业石油层的发现和影响 1.11 区域地质构造 四川盆地是世界上最早用人工钻井和利用天然气的地方。远在汉晋时期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 , 四川先人就在临邛 (今邛崃) 一带发现天然气, 用以煮盐, 至1860年川南富顺地区浅层天然气已被开采利用。1835年在自贡构造钻成世界第一口深井 (1 001.42 m) , 其中的燊 (兴) 海井, 日产气2×104m3;1840年磨子井, 井深大于1 200 m, 钻穿嘉陵江灰岩产层, 井喷发生大火, 称“火井王”, 估计日产气20×104m3.1840年后, 自流井天然气日产量已超过100×104m3.从该自流井构造发现的嘉二段 (T1j2) 以上产层, 1850—1950年间共计产气300×108m3. 在自流井构造上发现三叠系嘉陵江组产层, 为民国政府勘探隆昌和石油沟构造钻探产气层提供了依据。1936年民国政府成立四川油矿勘探处。1937年川南巴县石油沟构造钻巴1井, 井深1 402.2 m, 在嘉陵江组发现天然气流;1943年在隆昌圣灯山构造钻的隆2井嘉陵江组也发现了天然气流(图2) 。 1.21 气藏及含气区 1949—1956年, 基于山前带找油的理论, 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 主要集中在川西山前坳陷海棠铺构造和龙泉山背斜带, 效果不好。与此同时, 在已知的隆昌和石油沟构造继续开展天然气勘探;1957年四川石油勘探局, 在隆昌圣灯山构造加深钻探二叠系, 在隆10井发现中二叠统灰岩产气层。川南嘉陵江组和中二叠统气藏的发现, 对其后川东南裂缝性气藏勘探和开发有重大影响。1958—1961年四川石油局先后在邓井关、纳溪、阳高寺、龙洞坪、长园坝、打鼓场和卧龙河等地共发现12个三叠系气田, 并在纳溪、阳高寺、沙坪坝和自流井4个构造获得二叠系气田。在川南以阳高寺构造为中心, 形成一个泸州古隆起的大面积的含气区。奠定了四川盆地成为天然气工业开发基地的局面, 为20世纪60年代川南“开气找油”会战提供了“战场”。 1.31 川中、神剑油层区域 1953—1956年, 由于川西前山带钻探的失利, 石油部经考察, 接受了苏联专家上地台找油的经验, 于1956年在川中“地块”的南充构造、龙女寺构造和蓬莱镇构造安排了3口深探井, 目的层是深部的三叠系。3口井于1958年在下侏罗统相继喷油, 发现了川中、大安寨 (凉高山) 油层。石油部于1958年1月至1959年3月组织川中夺油大会战, 因忽视裂缝性储集层的特点, 在11个构造, 打井72口, 探井成功率低, 未获可采储量, 川中会战失败。 1960年, 四川石油局选择隆盛、桂花、大石及充西4个地区组织重点解剖, 在取全取准资料的基础上, 证实大安寨油层为受岩相控制的裂缝性油藏。1962—1964年, 开辟吉祥试验区, 进行钻井工艺试验, 取得开采大安寨油层的经验。经过上述区域勘探会战、重点解剖和开采试验, 查明大安寨 (凉高山) 油层为面积大 (约3 000 km2) 、产量低、油层物性差的裂缝性油藏。至1988年累计采油44.6×104t, 采气5 269×108m3, 是四川盆地当时的唯一产油层。 1.41 现场社区气藏 1956年5月部署的威基井, 到1958年钻至中寒武统 (井深2 438.6 m) , 因钻机超负荷运转而停钻。1964年再次加深钻探威基井, 钻至2 859.39 m震旦系顶部井漏, 现场测试获日产气14.46×104m3, 日产水273.3 m3, 从而发现威远大气田。 20世纪60年代, 因国际形势和加强三线建设的需要, 1965年石油部又在四川组织“开气找油”大会战, 提出三个大上找油气的方针, 即“大上泸州古隆起、大上华蓥西、大上厚坝”, “一切为了70亿, 一切为了大油田”。威远震旦系气藏的发现和川东南二叠系、三叠系气藏的成果, 为勘探川东南地区天然气提供了有利目的层。1965—196

文档评论(0)

hzya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的文档设计与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