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学会向学生借智慧》读书心得5.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会向学生借智慧》读书心得 ?《学会向学生借智慧》这本书介绍了作者20余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从儿童视角出发,对数学教育的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重新注释和解读。 ? ? 读了这本书刷新了我对“学生立场”的认知,原来我一直认为的“学生立场”是零碎的,浅显的,原来“学生立场”落地生根需要借助学生的智慧,而且是需要在实践中“学会”的。《向学生借智慧》或许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能给予我们一个支点,促进我们去思考学生每一个想法的背后的思想,让我们能离学生更近一些! 能带给我新的理念,促进我对教育教学的思考 ? ?暑假的时候我断断续续地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粗粗看完。每看一个章节,就产生无数的感受和体会。书中的内容通俗易懂,又非常接地气,所以一旦我开始投入到书中,几乎是书中的每一个内容都会引起我在某个方面的思考或者共鸣。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总会有关于某些方面的一点或者两点的思考或者想法浮现。 有非常清晰的架构,激励我对教育教学的思考 ? 这本书一共分为四个章节:我的儿童观、我的教学观,我的成长故事和我的课例组成。这几个章节的总括非常清晰地呈现了这本书的架构,这足以让我们停下脚步驻足观赏了。 ? “儿童观”,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句“让每个儿童按照自己的样子成长,这是天然;让每个儿童因为自己的‘形态’而得到尊重,这是本然;让每个儿童都能充分地成为自己,这便是自然。”我们不禁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很明显的,这是一位把儿童放在教学第一位的老师,这是一位站“学生立场”上展开教学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怎会进不了儿童个性教育的深处,怎会激不起学生的情感沸腾呢? ? “教学观”,她是这样理解的:低起点——数学它有多深,教学就该有多浅。高观点——整体把握,系统定位。用高观点来统摄教学,打破条块分割,用系统、整体的眼光去整合知识,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化,有灵气,能生长。动态目标——用思维能力、知识高度去引领儿童的学习,顺应儿童的天性,不断调整目标。这些理论的引领会让我们自然地联系到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并对号入座,然后引起我们对教学问题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 ? 教师的成长的秘籍在哪里?专家们的回答是:个人实践、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但我们要追问的是,当年复年、日复日的琐碎事情占据了我们的整个工作和学习空间时,我们怎样克服倦怠期而永葆青春期呢?这本书的作者——袁晓萍老师告诉我们,要向学生借智慧!无论是个人实践、同伴互助还是专业引领,都需要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作为基础。我们的教学得灵动、得智慧、得深刻、得执着! 融入了孩子的生活学习,促进我对教育教学的品味 ? ? 听袁晓萍老师的课,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她的课大气、灵动;有思想,有见解,有深度。她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她真的是在向学生借智慧,她在以儿童的方式抵达儿童的心灵!就如她在《圆柱的认识》这一课中向我们呈现的一样,“人课合一”的人格魅力势不可挡!“脑洞大开”“脑补”,一个个时尚的词汇喷薄而出,“火星人”“冥星人”这些代名词一次次闪现在课堂上,融洽,相得益彰!可见,袁老师是真的融入了孩子的生活学习中,真的站在了学生的立场上,真的就充分相信着学生!用她的话讲就是:这节《认识圆柱》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启动了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充分发挥了素材的暗示功能,启动了学生与生活的对话。 ??? 除了《圆柱的认识》,书中还有《年月日》《统计里的秘密》《一个数除以分数》等课例的呈现,带给我们不同视角下的数学课堂!所以,我力荐这本书!相信只要你静下心来好好地品读它,你一定能品味到更多的有关教育教学、个人成长的美好!

文档评论(0)

无敌熠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关于教育的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