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对萨拉乌苏组地下水影响分析.docxVIP

煤矿开采对萨拉乌苏组地下水影响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煤矿开采对萨拉乌苏组地下水影响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期,陕西省西藏地区被评估为最近的高效开发区。2004年国家确定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 其中有2个基地涉及到陕北地区, 即神东基地和陕北基地。这2个基地位于环境脆弱地区, 保护区内并不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不仅是矿区工农业用水的需要, 也是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安全的需要。保水采煤是陕北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煤炭开发初期的重要课题。 采煤不可避免地造成地下水渗漏, 并形成矿井水。然而, 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浅层第四系地下水, 其渗漏后往往产生较严重的生态效应, 甚至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陕北榆神府矿区就是这类地区, 采煤造成了大量的地下水渗漏到矿井中, 引起地下水位下降, 甚至下降到侵蚀基准面以下, 使泉水干涸, 河流断流,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严重影响矿区环境保护。笔者以丰富的实际素材为基础, 探讨了陕北榆神府矿区采煤造成的地下水渗漏问题, 提出了采煤 (经济发展) 与保水 (保护生态环境) 的协调发展思路。 1 地下水分布及分布 陕北风沙滩区的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萨拉乌苏组, 在沟谷沿岸的部分地段一些烧变岩中也有较丰富的地下水, 在矿区西部的陕蒙边界附近, 白垩系洛河组富水性较强, 但勘查程度低。目前, 在煤炭开发区, 具有供水意义的地下水只有萨拉乌苏组和烧变岩地下水。 萨拉乌苏组的分布厚度不均一。在神木北部矿区, 萨拉乌苏组分布面积小, 形成多个独立的第四系含水盆地, 单个泉域面积一般小于50 km2, 多数在30 km2左右, 在泉域中心地带, 萨拉乌苏组的厚度大, 最厚可达67 m以上, 一般为20~30 m, 向泉域边界逐渐变薄, 直至尖灭。而在榆神矿区, 萨拉乌苏组连片分布, 面积大, 范围广, 厚度也大, 最厚达160余m, 富水性强, 单井日出水量最大可达3 000多m3, 是陕北地区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 目前开发较少, 仍然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2 采地利用还原水的污染和环境效应 2.1 综采工作面地下水位下降 采煤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地下水渗漏。最近, 对神木北部矿区采空区进行调查, 发现大部分采空区地裂缝发育到地面, 甚至在地面有明显的裂缝和塌陷区。1995年曾经对陕北第1个综采工作面的地下水位下降过程进行了监测 (图1) , 发现在综采工作面首次放顶后, 地下水位迅速下降, 之后略有回升, 然后持续下降, 直至下降到基岩面以下, 使第四系的地下水完全渗漏到井下, 地下水位下降到当地的侵蚀基准面以下, 下降幅度达8 m以上。在公路边也发现了类似的依据, 以往, 冬季地下水沿萨拉乌苏组底界面渗出, 形成冰溜, 而2007年1月7日调查, 发现地下水位下降到基岩之中, 并沿基岩的层间裂隙渗出, 形成了冰溜, 而萨拉乌苏组与基岩的界面附近已经干涸, 无地下水渗出。 2.2 煤炭开采前的年流量及断流规律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 引起了部分泉水流量衰减或干涸。双沟泉 (大柳塔煤矿采空区范围内) 在煤炭开采前流量为7 344 m3/d, 2004年8月观测仅为80 m3/d, 衰减98.9%, 几乎干枯;随后, 随着采空区的压密、地下水接受补给等, 流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2006年8月测得流量为1 868 m3/d, 2007年1月为1 367 m3/d。母河沟泉 (大柳塔煤矿采空区范围内) 在煤炭开采前平均流量为5 961 m3/d, 一直是矿区的主要供水水源之一, 2002年4月观测流量只有460 m3/d, 衰减92.3%, 2006年8月观测已经完全干涸。哈拉沟在煤矿开采前可开采的溢出水量达11 600 m3/d, 2006年8月只有3 787 m3/d, 衰减67.4%。敏盖兔沟在煤炭开采前流量达5 296 m3/d, 2006年8月调查时完全干涸。由于这些支流的水流量减少, 窟野河径流量直线下降, 从20世纪70年代前的年平均7.646亿m3, 下降到2000年后的1.79亿m3(图2) 。2000年以来, 窟野河多次断流, 据神木县水利局统计, 2000年断流75 d, 2001年断流106 d, 2002年断流220 d, 2003—2005年每年断流都超过100 d。分析认为, 除气候变化等自然原因外, 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煤炭开发, 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高强度采煤, 是造成地下水溢出量减少、窟野河流量衰减和断流的主要原因。 2.3 植被生长条件 由于采煤, 陕北采空区植被出现了死亡等现象。在脑高不拉庙沟, 一些小叶杨出现枯梢, 沟内成排的沙柳已经有10余年树龄, 夏天郁郁葱葱 , 但在矿井水集中排放的沟道附近, 沙柳死亡。其他地区的采空区也出现了类似植被死亡现象。据观察研究, 陕北风沙区植被生长条件与地下水位埋深有着直接的关系。小叶杨、沙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