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皂角刺的研究进展
枣角刺是豆科植物的干燥刺。有消肿托毒, 排脓, 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 外治疥癣麻风。皂角刺又名皂荚刺、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我国对皂角刺的研究较偏重于生药鉴别和临床功效。本文对皂角刺的生药学、炮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状况做一综述。
1 植物基带刺枝条的种类
皂角刺一般生长在村边, 路旁向阳温暖的地方。全年可采集, 但以9月至翌年3月间为宜, 主产江苏、湖北、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皂角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 1995年版, 2000年版都有收载。皂角刺始载于《本草衍义补遗》在历代本草中记载较少, 多是附在皂荚项下。近年来, 皂角刺出现了许多伪品, 混淆品以假当真, 影响患者用药安全, 有效。刘静从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进行比较鉴别将伪品酸皂刺 (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的干燥带刺枝条) , 槐树枝 (豆科植物槐树Sophora japonica L 的干燥带刺枝条) , 野蔷薇 (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 的干燥枝条) , 荆条 (马鞭草科植物刻叶黄荆Vitex negundo L.var.heterophylla Rehd 的干燥枝条) , 铁篱笆 (鼠李科植物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 Poir 的带刺枝条) 鉴定出来, 其鉴别要点为皂角刺的刺大且粗, 而其它混伪品的刺均较小, 皂角刺的髓部较大, 呈淡红棕色, 而混伪品的髓部均较小, 且呈类白色或白色。在显微特征上注意皂角刺外层是表皮皮层有分泌腔, 中柱鞘纤维束的排列呈环或断续排列。杨青等从性状和显微结构上鉴别出野皂角刺 (G heterophylla Bunge) 和日本皂角刺 (Gjaponica Mmiq ) 。另外, 周日宝等从薄层层析的斑点数目及分布的差异和从紫外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的位置的不同, 鉴别出同属植物山皂荚, 华南皂荚, 绒毛皂荚和滇皂荚的棘刺。黄桂华从性状特征, 显微特征, 薄层层析, 紫外光谱鉴别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山莓 (Rubus corchorifolins L.f.) 的带有皮刺的茎枝与皂角刺的区别。王兰从性状上鉴别了同属植物山皂角 (G.melancantha Tanget Wang) 的干燥棘刺, 并做了荧光分析, 在UV254nm和365nm处, 皂角刺的乙醇提取液分别用氨熏和滴加1%AlCl3乙醇液处理后, 观察荧光几乎无变化, 而山皂角刺氨熏后变绿, 再滴加1%AlCl3乙醇液后变亮黄色荧光。
2 主要的以及加水量的确定
药典中皂角刺的炮制方法如下记述:除去杂质;未切片者略泡, 润透切厚片, 干燥。皂角刺质地坚硬, 分枝多长且刺坚锐, 在加工过程中很容易刺手。王绪平等对皂角刺的炮制方法进行改造, 使饮片质地疏松, 吸水性好, 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还指出药材的加水量应根据药材的干湿程度适当增减, 加水量大, 药材易缠绕粉碎机;加水量小, 粉碎的药材饮片小且易产生药材粉末。冯庭平提出用滚压机对皂角刺进行挤压的方法使皂角刺顶端锐刺部分几乎全部轧断, 并且其枝体部分容易裂开, 更便于浸润、切制、贮藏、调剂等;并且不易刺伤药剂人员双手, 而且省时省力, 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3 羟基黄酮al和皂荚皂荚sq产业
皂角刺的化学成分为黄酮苷, 酚类, 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为黄颜木素 (fustin 即3, 7, 3, 4-四羟基黄酮) , 非瑟素 (fisetin3, 7, 3, 4-四羟基黄酮) 并含有无色花青素。李万华等从皂角刺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离得到2个三萜类化合物, 并经波谱法和化学法鉴定出它们是刺囊酸 (Echinocystic acid)和皂荚皂甙C (Gleditsia saponin C)。对皂角刺化学成分研究仅仅局限在其正丁醇提取部分进行分离, 且正丁醇提取部分的许多成分还未鉴定出结构, 应当考虑分离氯仿提取部分或石油醚提取部分, 或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再进行分离。采用HPLC-MS, GC-MS等较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对中药材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 以逐步明确皂角刺中的其他成分。
4 药理作用
4.1 动静脉血栓药血药浓度
皂角刺水煎剂连续7d灌胃3g生药/kg, 9g生药/kg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体外实验2.33mg/ml, 6.98mg/ml, 20.93mg/ml明显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连续7d灌胃3g生药/kg, 9g生药/kg明显减轻大鼠动静脉血栓重量;单次灌胃15g生药/kg可明显延长家兔血浆复钙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增强血浆抗凝血酶活性, 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 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和动静脉血栓的形成, 提高血浆抗凝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