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粘性土中孔隙水运动规律的再认识
1 与非结合水观点的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导致的技术土壤、水文和环境地质问题(如海水入侵、土壤沉降、基础处理、水利化和环境地质问题(如海水入侵、土壤沉降、地质勘探、废物地质勘探等)日益严重。粘性土孔隙水渗透规律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问题。
20世纪40年代,原苏联就开始对土中孔隙水渗流规律进行了研究。中国学者张忠胤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也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而后,中国学者(冯小蜡等,1991;汪明,1985;宿青山,1994)和国外学者(Zhilenkov,1972;Low,1979;Sposito,1982;Dixox等,1992a,1992b)相继对粘性土中结合水渗透规律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由于土中结合水渗流理论的局限,这些学者绝大多数研究的是包括非结合水与结合水在内的孔隙水渗流。但他们只用结合水观点去研究、分析这个问题,使得对孔隙水渗流规律的认识存在下列4种观点(唐大雄等,1987)。
(1) 粘性土中水渗流完全符合达西定律,如图1-a,即使在小的水力梯度时也如此。偏离达西定律现象是试验误差造成的。
(2)达西定律在小梯度时不适用,如图1-b,当I小于I0(I0为起始水力梯度)时,土中无渗透发生,v-I线不过原点。当I大于I0时,v-I曲线呈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3)渗流速度v与水力梯度I的关系曲线通过原点,且凸向I轴,在I较小时,不符合达西定律;I较大时,v-I曲线为一直线,符合达西定律,见图1-c。起始水力梯度I0是向直线过渡的拐点。粘性土的渗透系数K与I0是一变量,随I变化而不同。
(4)v-I线过原点,如图1-d,v-I线始终为向I轴凸的曲线,无I0,不符合达西定律,K是一变量。
上述4种渗流曲线,是无法用结合水渗流理论进行统一解释的,因为一般饱和粘性土都存在重力水、毛细水和结合水,所以绝大多数粘性土中孔隙水运移规律不能只用结合水理论来解释,只有个别土中孔隙水渗透规律如图1-b所示。本文则根据大量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孔隙水渗流观点。
2 粘性土壤干燥水渗透规律的本质
2.1 孔隙水渗流试验
采用精心改装过的三轴试验仪和渗流-固结仪,对成因于Q4、Q1、N2时期的可塑至半胶结状粘土、粉质粘土50组原状样品,经过高精度(渗流量为0.001 mL;温度变幅控制在小于2 ℃,保持室内湿度在80%以上)严格的渗透试验,得到了下列4种不同的孔隙水渗流曲线(图2)。
(1)A型(图2-a):样品T13,达西型渗流线。v-I线为直线,延长线过原点,与图1-a类似。
(2)B型(图2-b):样品 K2-1先曲线后直线型。存在起始水力梯度I0和临界水力梯度Ic,与图1-c类似。
(3)C型(图2-c),样品K23,v-I线为S型,有一个或几个拐点,可以确定Ic,难以确定I0。
(4)D型(图2-d):样品K220,v-I线过原点,向I轴凸,均匀弯曲,与图1-d类似。
2.2 孔隙水赋存及运移规律
Imre等(1961)的研究,自然界一般粘性土中均存在3种孔隙,依孔径大小分类:孔径小于1.0 μm为结合水孔隙;孔径等于1.0~200 μm为毛细孔隙;孔径大于200 μm为重力水孔隙。笔者通过大量的试验表明:当粘性土饱水时,孔隙中同时赋存结合水、毛细水和重力水,主要以结合水为主。其中毛细水和重力水在渗流运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种孔隙水的综合作用控制着粘性土的渗流规律。因此,影响这三种孔隙水赋存及运移的因素仍是渗流规律的影响因素。其外在因素一方面是土的性质、结构,即:孔隙大小、连通性及含量、矿物成分、结构水溶液中离子成分浓度及pH值等;另一方面是水力梯度与环境。
2.2.1 粉质粘土、粘土
土体的性质、结构不同,渗透规律则不同。分析图2中4种渗流曲线规律,其初始部分、后半部分都很相似,均可以看成(或近似)直线,代表土样的各类性质指标列入表1。从表1可看出,粘性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压贡试验结果是有一定差异的。图2-a具直线型渗透规律样品,大多为不均质可塑至半胶结状粉质粘土、粘土,含贝壳碎屑及砂粒,非结合水含量较高(大于18%);图2-c S型渗透规律,土样多为坚硬、致密、均质、含微量砂的粘土或重粘土(Ip值大于14,小于20);图2-b 和图2-d型渗透曲线,样品为较致密、均匀粘性土,只是D型曲线非结合水含量相对少些。
土体结构、性质对渗透规律影响很大,如图3-a和图3-b分别为S型和直线型。前者在I小于Ic时不符合达西定律,后者却是典型的达西渗流,但它们均是K2-17土样的渗流试验结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具有图3-b渗流线的样品不均质,含连通性大孔隙(“天窗”,即孔隙被砂粒或贝壳碎屑充填);图3-a曲线的试样相对均质、致密;从表1压贡试验结果可知,图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