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co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主要包括银琼盆地、珠江盆地和北部湾盆地。虽然该区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长足进展,但近10年来,陆续钻遇的高CO2风险已成为制约其进行天然气勘探的最大瓶颈。高CO2风险是近年来中国海洋石油广大地质勘探家们倍加重视与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及总结近期新的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莺?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中钻遇的CO2成因、运聚模式和控制因素进行深入的剖析。另外,通过对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火山幔源型CO2充注驱油成藏过程的综合研究,阐明了CO2充注驱油特征研究对于判识油气运聚成藏、预测油气藏分布的重要石油地质意义。
1 气体东南角色
根据南海莺—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西部油气勘探中钻遇CO2的碳同位素及所伴生的稀有气体氦同位素特征,本区CO2可划分为4种主要成因类型:①壳源型岩石化学成因CO2;②壳源型有机成因CO2;③壳幔混合型成因CO2;④火山幔源型成因CO2。各种成因特征详见表1。
2 co运聚成藏及分布
根据本区天然气勘探及研究程度,南海北部边缘盆地主要成因类型CO2的运聚成藏模式为:①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壳源型岩石化学成因CO2及壳幔混合型成因CO2的运聚成藏模式;②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火山幔源型成因CO2的运聚成藏模式(表2)。对于前者,CO2的形成、运聚乃至富集成藏主要受控于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局部侵入热作用的影响。其CO2气源分布广泛而复杂,主要是由上新统?中新统含钙砂泥岩与侵入热流体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形成的气源所构成。CO2运聚成藏及分布具有平面上分区分块、剖面上分层分带分期充注和运聚的
规律。因此,对于这种壳源型及壳幔混合型成因CO2的预测相当困难,目前只能根据钻井资料和地质综合分析类比的方法来进行定性的预测与综合判识。对于后者,琼东南盆地东部与珠江口盆地火山幔源型成因CO2的富集成藏,主要受沟通地壳深部的基底深大断裂及次生活动断裂发育展布以及CO2主要运聚充注时间及期次的控制与制约。CO2气源分布单一且非常局限,主要来自地壳深部幔源型火山活动所伴生的原始CO2气,并通过基底深大断裂的输气配置作用输送至具有良好储集及圈闭条件的场所而富集成藏。CO2的纵向运聚及分布视导气断裂的发育情况而可深可浅,其含量亦与距CO2气源远近密切相关,一般均具有随深度增加CO2含量逐渐递增的规律。因此,对于这种火山幔源型成因CO2预测相对比较简单,只要确认了CO2气源,在搞清基底深大断裂及次生活动断裂发育演化与火山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即可预测这种成因类型CO2的运聚分布规律。
3 存在早期油藏圈闭或形成含co的油气运聚规律
在油气藏开采过程中,注气(天然气和水蒸汽)采油是一项利用充注天然气驱替原油而增加产量、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非常普遍且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而油气本身在其运聚成藏过程中普遍存在天然气充注驱油的现象,其结果往往导致原来油气藏中油气的重新组合和分配,形成新的油气藏、含气油藏和含油气藏。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所发现的油气藏中见到了非常明显的天然气充注驱油运聚成藏过程和现象,导致油气再次运聚及油气的重新分配和组合,形成了新的油气藏、含油气藏及含气油藏。从图1可明显地看出,珠江口盆地东部惠陆低凸上的HZ18 1至LF14 2构造油气运聚成藏机理及晚期CO2充注驱油的特征及过程。HZ18 1构造目前为含油的CO2气藏,CO2含量高达92.79%,其单井天然气产量高达21.2×104m3/d,而原油仅为4.6m3/d,基本属含少量油的CO2纯气藏。其形成机理及成藏过程主要是由于晚期深部火山幔源型CO2通过基底深大断裂疏导输送上来,而进入早期已形成的油藏圈闭中,在浮力的作用下,低密度CO2对早期油藏圈闭中的高密度原油具有巨大的充注驱替作用,将原来油藏中的大量原油驱替出圈闭,而最终占据整个原来油藏圈闭的空间,形成现今底部含少量原油的CO2气藏或纯CO2气藏(CO2充注驱油彻底干净时)。与HZ18 1构造CO2气藏相邻的LF13 2、LF13 1构造含CO2的油藏晚期CO2天然气充注驱油作用较弱,驱替效果不佳。该构造
in HZ18 1 to LF14 2 structural closure in PRM Basin
圈闭早期油藏的油气尚未进行较大的重新再分配,油气未发生再次运聚,仍以早期的原油聚集为主而占据整个油藏圈闭的主体空间,以含CO2的油藏产状形式存在。其原因可能是由于CO2气源不充足或充注动力不强所致,故仍以含CO2气的油藏形式存在,原油产出分别高达1079.5m3/d和1064.8m3/d;而含CO2的天然气产量仅为1027m3/d,其中CO2含量为17.8%~41.2%。类似于HZ18 1构造CO2气藏,在本区充注驱油效果非常明显的还有珠江口盆地西部的WC1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