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吕某治痛经验总结
2010年7月5日,吕某,56岁,2010年。右踝肿剧痛半天。患者在3 d前夜间睡眠时吹空调, 晨起感觉两脚踝发硬, 晨练后左踝好转, 但右踝无变化, 自贴膏药3 d后, 脚踝无好转但也未加重, 至夜间, 突然疼痛加剧, 阵阵如放电样, 伴有踝肿。近期手足心烦热, 晨起涕带血丝, 咽干口躁, 但不能食冷食。夜半阴茎异常勃起。晚上看电视超过0.5 h眼睛即模糊不清, 尤其看红色画面时, 10 min即模糊。舌淡红, 苔薄白, 脉寸关大尺弱。
既往史:2 a前的6月份曾出现右足大趾疼痛, 2 d后全足红肿, 曾至脉管炎医院检查排除脉管炎, 又至风湿病医院检查排除风湿, 外科亦排除无名肿毒。综合治疗月余好转。1 a前的6月份左足大趾肿痛如同右足趾, 用同样的方法治疗1月余好转。今年右踝开始疼痛, 但发作时间在7月份。
化验:抗“O”:阴性;RF:阴性;ESR:53 mm/h;CRP:15 ng/mL;UA:395 nml/L;血糖:4.6 mmol/L;三酰甘油:1.8 mmol/L;总胆固醇:5.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3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8 mmol/L。
中医诊断:痹证。中气亏虚, 相火不降, 下焦虚寒。
西医诊断:痛风?
处方:桂枝15 g, 炒白芍30 g, 麦门冬15 g, 黄连6 g, 乌梅10 g, 生龙骨20 g, 生牡蛎20 g, 藿香10 g, 炒白术12 g, 炒麦芽15 g, 红糖30 g, 附子10 g, 玄参15 g, 炙甘草12 g, 生姜30 g, 大枣10枚。5剂, 日1剂, 水煎服。
1剂药下后即觉气下行, 疼痛渐减, 当天痛止, 踝肿消大半, 5剂后, 手心热解, 涕中无血丝, 舌如前。
上方重用白术15 g, 附子15 g, 加桑寄生20 g。7剂, 日1剂, 水煎服。
上方服后, 踝已不痛, 脉寸关转缓尺部略起。守上方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此例病人从相关检查看, 血尿酸不高, 又在天气炎热时发病, 不符合痛风诊断标准。但病发部位先从小关节发起, 后及大关节, 反复发作, 且发作时往往白天疼痛轻微, 夜间疼痛加剧, 符合风的特点。经与相似疾病排除, 非风无他。《伤寒论·序》云:“夫天布五行, 以运万类, 人禀五常, 以生五藏……庶可见病知源”。天人合一才是中医的病源。“肺主制节”, 人不顺应自然时才发生疾病。夏季是阳气相见于“离”时, 阳气最盛, 恰此时“坎”位也是最寒之时。造化之机, 唯恐相火不降。患者在天气炎热时发病, 相火直升不降, 中下虚寒。脚大趾为厥阴之起点, 脾又主四肢, 肾水虚寒, 木气脱根, 土困木贼, 津液干涸, 荣卫经络瘀塞, 卫气冲击则痛;少阳甲木不降, 相火拔根, 子半阳生, 阳生木动, 经脉滞塞, 运动不通, 阳气瘀阻, 故夜半阴茎异常勃起;肺窍于鼻, 甲木不降, 相火逆行, 不能收敛, 故涕带血丝;咽干口躁者, 相火不降则动风, 风耗肺津故;手脚心发热者, 甲木不降, 心包相火逆行, 故手心热, 天气炎热时胃中不能食凉者, 相火不降, 不能生土, 中焦虚寒, 故不能食凉;眼睛不能看电视, 尤其是不能看红色, 目得血而能视, 肝开窍于目, 下焦虚寒, 木气拔根, 升降失常, 运动阻滞, 郁而生风, 金水被耗, 不能运血于目而视也。脉寸关大尺弱者, 上盛下虚也。建中者, 中气立则四维调和。白术、藿香, 麦芽、炙甘草、生姜、大枣补脾胃, 建中气;附子温坎水, 坎水温则木气得根而风息;白芍、黄连降甲木, 桂枝升肝木, 甲降乙升则风息, 升降立则经络通, 津液和;麦门冬、玄参降肺金, 润津液, 金降则能生水而制木;龙骨、牡蛎潜阳息风而导滞;乌梅最能大补木气而息风;红糖者, 因本地无饴糖, 将红糖炼代饴糖润脾津。《金匮要略》云:“虚劳里急, 悸, 衄, 腹中痛, 梦失精, 四肢酸疼, 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主之。”只要方证对者, 疗效是时方无法比拟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