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砂金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docxVIP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砂金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砂金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1 区域总结 1.1 气候、湿度条件 大兴安岭以北为内蒙古西接黑龙江省,与黑龙江省接壤,南与伊勒胡里山脚下接壤,东南与小兴安山接壤。坐标为1211012645面积约7104。公里2。 地形与气候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一般300~800 m,相对高差一般100~300 m,属中低山- 丘陵地区。区内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4.9℃,冬季漫长寒冷,极端最低气温达 -52.3℃(漠河)。每年10月至翌年5月为冻结期,长达7个月之久。区内多年冻土发育,季节融化深度为0.5~1 m。春季多大风,气温回升快,融雪迅速;夏季短暂而湿润,年均降水量300~400 mm,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左右,无霜期仅80~90天。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 土壤和植被 区内气温低、湿度大,发育微弱的灰化土,谷地发育有草甸沼泽土和草甸土。区内植被覆盖率高,森林面积大,是我国东北森林的主要分布区。林种以兴安落叶松为主,伴有樟子松、白桦;林下木本植物有杜鹃、杜香、笃斯越桔等,草本植物有苔草、小叶樟、红花鹿蹄草等。 1.2 立地条件分析 本区自新生代以来,整体处于缓慢上升状态,在老第三纪与新第三纪中晚期曾有过两次长期的停顿,在气候湿热的古地理环境下发育了广阔的兴安准平原面和条带状布西期夷平面,形成了巨厚的风化壳1。第四纪以来,兴安山地渐渐升高,在第四纪全球气候冷暖干湿剧烈变化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目前以层状地貌为突出特征,岭脊平缓,河谷宽、平、浅、直的地貌格局。兴安期夷平面在山地中心区海拔在1 000 m以上,至山前渐降到700 m左右;其外围的布西期夷平面呈带状分布于岭下,海拔高度由600~700 m向山前渐降到300~350 m,显示出区域新构造运动掀斜上升的特点。 2 边缘的地形类型、分布和特征 2.1 阳坡与阴坡、岩屑坡、石流扇的气候条件 山原阶地(Piedmont Benchland) 分布于大兴安岭岭顶及朝辉站一带,一般发育了两级山原阶地。岭顶阶地绝对高程为880~950 m、950~980 m,阶地面长约1.4 km、宽400 m左右、坡度1~2°。表面一般有厚约50~100 cm的岩屑堆积物,阶地有明显的前缘和后缘,前缘坡度约10~16°。 不对称山坡(Unsymmetry Slope) 区内南北山坡多不对称,阳坡较陡(15~40°),一般少植物,多为岩屑覆盖;阴坡较缓(7~12°),往往为密林覆盖。不对称山坡的形成是因为阴、阳坡风化、剥蚀强度的差异造成的。 阿尔河气象站1986年资料表明,该站附近阳坡日间气温在0℃上下波动日数为126天,阴坡日间气温在0℃上下波动日数仅为98天。阳坡气温日较差比阴坡大,岩石融冻崩解强烈,崩解的岩屑通过重力、冻胀迁移较迅速搬运到坡脚,因而坡度较大。坡上由于岩屑运移较快,植物不易生长;阴坡昼夜温差较小,物理风化较弱,坡形主要受较缓慢的融冻风化、融冻泥流作用影响,因而较平缓,植物易于生长;植物的生长又阻碍着剥蚀作用的进行,因此阴坡形态舒缓平坦,植被广布。这种不对称山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气候因素引起,又称为气候单面山。 石海、陡脊、冰缘石柱(Blockfield, Shingle Ridge and Tor) 大兴安岭北部海拔600~700 m即有石海分布,规模一般60~80 m2,附近有时可见陡脊或冰缘石柱(图1)。在海拔1 300~1 500 m的高山上,发育有面积不大于20 m2的现代石海。石海规模不大的主要原因是冻土、植被覆盖面广,裸露基岩面积较小。石海岩块的大小与其岩性有关,花岗岩形成的石海块度往往达50~150 cm,而凝灰岩、火山岩等形成的岩屑一般在30 cm以下。 岩屑坡、石河、石流扇(Block Slope, Stone Stream, Rock Fan) 岩屑坡主要为陡坡,岩屑通过重力、冻胀迁移方式向下迁移,其迁移速度受坡度、岩屑含水量、正负温交替频数等影响。据宋长青1992年观测,区内岩屑下移速度达5.99 cm/a(表1)。 石河一般为较狭窄的线状堆积,其延伸的方向往往垂交等高线。其上部主要为岩块,细粒物质主要沉积于下部。大林河流域石流扇分布较多,一般面积较大。在大林河桥至交林德河方向不到2 km2的坡脚上,散布有3片各约100 m×500 m的石流扇,该处石流扇由大块花岗岩块组成,最大可达到1.6 m×1.2 m×0.8 m,由于冻融分选作用,其上发育了直径达十多米的石环。 区内岩屑坡、石河、石流扇的分布很广,在根河、漠河地区及塔河至漠河沿途山坡上,均有大片寒冻风化碎屑分布,总的说,本区自南而北,岩屑堆积物有逐渐变厚的趋势。 2.2 融冻泥流堆积物及泥流舌 泥流坡(Solifluction Slope)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