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清山水的美学体验与取向.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明清山水的美学体验与取向 一、 以色和意境区别理解文学人物和景观观赏方式 在与景观对象的交流中,审美对象可以感受到耳朵和感情的欢乐、精神和个性的改善,以及世界上的幸福。明人对于山水审美的心理体验,对于山水美感价值、性质的感悟和认知,敏慧而深切,丰富而精微。 游赏山水最先感触到的是形色之美、耳目之愉。史鉴谓山形之繁富,“神设鬼施,千态万状,而莫有同者”1,苏伯衡谓水形之美备,“而天下之文悉备矣”,“天下之至文孰有加于水乎”2。李元阳写大理点苍山清碧溪水光石色之丽与“印心染神”难以忘怀之情:“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一至溪上,縠纹璧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尘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3袁中道写辉县百泉水石之胜与目夺神摇之感:“不惟砾石有矶珠之形,虽枯蘖陈莎亦化为翟毛翠羽。微风忽至,惊红撼绿,烁人目睛,摇荡心魂,其幻变莫可诘矣。”4又天下声音之妙也无过于山水。苏伯衡谓泉音天籁胜于庙堂清乐:“发天然之律吕,寄遗音于淡泊,非清庙朱丝所及也。”5山水大美,“态穷百物,体具七情”,带给主体的美感享受极其丰富,而审美感知又具有综合的特点,声、色、香、味、触浑然交融,非止于声色二端。袁中道描绘当阳玉泉山溪水碧色:“如秋天,如晚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飱,至其沉郁深厚之处,螭伏蛟盘,窅不可测。”6既以视觉察见溪水碧色,又以触觉感受其“温”、“滑”、“寒”、“腴”,“寒”、“腴”也是味觉,故言“可飱”。从修辞的角度看,是妙用通感的一个例子。徐霞客描绘湖南老君岩雪景:“山环峰夹,竹树蒙茸,萦雾成冰,玲珑满树,如琼花瑶谷。朔风摇之,如步摇玉珮,声叶金石,偶振堕地,如玉山之颓。”1诸觉并用,绘声绘色,写形写态,置身于如此冰清玉洁、至静至动的世界,其耳目心情焉得不清迥绝尘而获大乐?山水泉石之美,“无所不备,亦无所不奇”2,审美主体可以从中获得最大的享受,无穷的乐趣,对于培养、提高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性情和调适心理,都有很大的益处。 山水具大形大象,具大境界,真真实实,又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以地区而论,形貌体态各异。王思任有云,“天下山水,有如人相”,“蜀得其险”,“秦得其壮”,“楚得其雄”,“吴得其媚”,“闽得其奇”,“滇粤得其丽”,“韶秀冲渟,和静娟好,则越得其佳”3。王士性评曰:“天下名山,太华险绝,峨眉神奇,武当伟丽,天台幽邃,雁宕、武夷工巧,桂林空洞,衡岳挺拔,终南旷荡,太行逶迤,三峡峭削,金山孤绝”;“水则长江汹涌,黄河迅急,严陵清俊,漓江巧幻。”4袁宏道品评诸暨五泄、庐山黄岩、嵩山卢岩三瀑“见于五泄者,如奔雷,其观伟;见于黄岩者,如立玉,其观逸;若夫苍寒霏微,帘披绡曳,此为幽矣”5。天下山水形象有如人面无一相同,而且变幻无穷,给观赏者以丰富多样、无穷无尽的美感享受。 以上三家对各地名山胜水的比较、赏评,着眼于整体风貌的独特性,也兼及山水境界的差别性,所称雄、伟、奇、险、秀、丽、幽、逸等审美概念,兼指景观风格和山水境界。一座名山,一方胜水,是一个大境界。虽是同一座山,同一条水,也包含许多风格各异的景致,有旷奥、夷险、动静、浓淡、温凉种种分别,以及因时因地因物而显现的种种变相。情随境迁,游者心情忽而喜,忽而悲,忽而恬适,忽而惊恐。徐霞客探广西青狮洞:“倏明倏暗,倏隔倏通,倏上倏下,倏凡倏仙,此洞之灵,抑人之灵也。”6洞景倏变,情也恍惚。王思任游山东峄山,数历奇境险地,“而幻躯凡数化”,“予化为隶”,“为野人”,“为偷”,“为猿”,“为蝠”,“为守宫”(壁虎),“为蜗”,“幽奇至绝,愈化愈下”7。此回登山,是一次奇遇,一次历险,一次“躯凡数化”,“愈化愈下”的奇特的心理体验。善探山水七情幽微,直抒自我心灵变化,也成了王思任等山水创作的鲜明特色。桂林辰山有青珠、黄鹂二洞,“南北相当”,洞景悬殊,观感也迥异:“南则层叠轩朗,涤虑怡神,可以久托;北则重閟险巇,骇心恫目,所宜暂游。”8一山而备奇险灵幻诸境,一游而历喜怒哀乐诸情,浓缩了人生许多经历和体验,满足了人的尝试欲、求知欲和爱美、好奇、冒险的心理。是实境,是亲尝,真实亲切,回味无穷,不会感觉“审美疲劳”。王思任引友人徐伯鹰语:“色易衰,书易倦,无斁无妒,世间惟山水。”9 二、 游赏山水,游赏意境 在山水审美活动中,能领略山水骨肤色态之美和神气性情之奇,耳目为之快适,心情为之畅悦,进而还能体悟天地造化伟大神奇的化育功能和创造力量,产生敬畏尊仰之情。山水奇构犹如一部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如妙诗文,如活丹青,如灵光殿,如绕梁音,如飞燕舞,如美丈夫,如美妇人。明代诸多山水“解人”正是从审美的角度、艺术的眼光来欣赏、观照自然山水的,从而领悟天地自然的创造力,并窥见隐藏于山水奇观背后创构者的“匠意”、“巧心”、“幻思”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