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美术史研究方法论的嬗变沃尔夫林与贡布里希美术史论研究方法的比较
一 研究方法论的比较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艺术史结束了以艺术家和作品为核心的单一模式。虽然形式和内容之间的矛盾仍然是艺术思维的核心问题,但艺术开始向不同的学科渗透,导致了不同的艺术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出现。沃尔夫林及其追随者发展了形式分析理论, 强调艺术形式的独立品质;贡布里希等人深化完善的图像学研究, 认为某个时期的艺术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宗教、哲学、文学等学科具有密切的关系, 强调情境与艺术家的经验, 强调形式与内容的不可分离, 注重色彩、笔触、光影和构图的经营。通过对沃尔夫林和贡布里希研究方法论的分析和比较, 可以更好地理解美术史不同的研究方法。
沃尔夫林1864年生于瑞士苏黎世, 是用德语写作的重要的美术史学家, 在形式分析和风格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 其思想的形成主要基于当时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自然与人类行为法则的发现。沃尔夫林提出了支配艺术风格历史发展的普遍法则。他把这“法则”效应比喻为一块滚下山坡的石头:这块滚石“按照山坡的坡度、地面的软硬程度等会呈现相当不同的运动, 但是所有这些可能性都遵循一个相同的引力法则。” (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 他把文化史、心理学和形式分析统一于一个程序之中, 认识到把每一种艺术品看作独立的个体, 而不去过多地分析艺术家, 风格的变化取决于内在的、恒定不变的规律, 任何外部的条件都不能改变它自身的轨迹和意图。恩斯特·贡布里希 (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 1909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 从图像学到艺术心理学、从美学到哲学、从视觉艺术到音乐等广泛的领域都有杰出表现。他启蒙于施洛塞尔, 并深受波普尔、斯托克斯等人的影响, 在接受众多理论的基础上, 把维也纳美术史学派的心理学方法锤炼成一种更简洁、概括性更强的语言, 把瓦尔堡的图像学发展成为一种更严谨、更客观的图像阐释学。贡布里希通过对理论的探索以及对文化价值的捍卫, 使自己成为在扩大人类对视觉世界的理解上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之一。
二 对巴罗克艺术的形式分析
沃尔夫林的研究方法是基于对具体艺术作品形式特点的敏锐观察。他的一个重要论点就是“无名的美术史” (art history without names) , 强调艺术形式内在的本质因素, 将艺术作品的形式构成看作美术史研究的基本要素, 一个时代艺术风格的演变都可以归结为形式的自律。他认为美术史关心的不是一件作品的来源、艺术家个人意志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而是通过对具体形式的分析来论证风格演变的整体趋势;一种时代精神在艺术上的体现是通过构成艺术品本身的基本语言———形式体现出来的, 而不是内容, 因为内容只是艺术品的附属, 是形式得以显现出来的媒介。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 表达了“把与最强烈的个人差异并存的共性归纳为抽象的基本概念”的意图。沃尔夫林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 在绘画、雕塑及建筑等艺术领域中都发现了对应的不同风格的存在, 每对对应的概念中都体现了相近或相同的一种风格, 沃尔夫林沿着布克哈特、李格尔研究的道路, 通过对文艺复兴与巴罗克艺术相比较所作出的形式分析, 纠正了巴罗克艺术是文艺复兴艺术的衰落的偏见, 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巴罗克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是具有同等价值的。
贡布里希的美术史研究方法主要建立在对“所见和所知”这对基本矛盾讨论的基础之上, 他反对黑格尔的“时代精神”论, 赞同波普尔关于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过程的理论, 强调艺术家的经验和当时的情境。他从古典文学作品和实验心理学中收集证据, 用以表明我们的所见乃是我们所知的, 更甚者, 乃是我们期待追寻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没有纯真之眼”, 正确地再现自然不仅需要良好的视觉造型基础, 也需要准确的理解力。艺术家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对图式进行调整、修改, 艺术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贡布里希总是有很多疑问, 他的艺术发展史就是一部艺术问题史, “我的奢望始终是提出问题, 而不是结束问题” (参见丁恂《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中的艺术史观》) 。正如他在《艺术发展史·导论》开篇中所言:“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 只有艺术家而已。”
贡布里希与沃尔夫林各自的研究方法立足于不同的思想基础。沃尔夫林是桑佩尔和古勒尔的继承人, 是布克哈特的门徒, 其思想深受当时盛行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和移情论、实证主义、释阐学、进化论、新康德主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沃尔夫林把美术史看成能动的形式的自律, 并设定了美术史的价值体系。贡布里希对美术史探源的兴趣直接受到施洛塞尔思想的影响, 在哲学上, 特别是在科学的方法论上, 贡布里希则受惠于波普尔。波普尔强调科学认识始于问题, 试图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 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