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中优质烃源岩形成的地球化学分析.docxVIP

火山岩中优质烃源岩形成的地球化学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火山岩中优质烃源岩形成的地球化学分析 火山岩与泉岩共生是中国东部裂谷含油气盆地发育的现象(金强,1998年;金强和翟庆龙,2003;金强等人,1998年和2005)。火山物质长期与烃源岩及其有机质相互接触和作用,会导致火山热液物质直接进入烃源岩并影响有机质演化过程,参与成岩作用和生烃过程,使局部产生特殊的生烃作用和油气成藏作用(Simoneit,1990;金强,1998;金强等,2005)。目前,火山活动对烃源岩的影响存在不同的认识,一是认为火山活动会严重烘烤周围烃源岩,甚至可以使烃源岩产生轻微变质,导致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增高,可以达到高-过成熟阶段(张树国,1988;Galushkin,1997),二是认为火山活动所释放出的热对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是有限的,而火山活动带来的大量热液物质对周围烃源岩的影响却是长期而广泛的(金强,1998;万从礼等,2001;翟庆龙,2003;宋占东等,2007)。上述争论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是缺乏对不同类型火山活动与烃源岩生烃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鉴于此,本文以拉布大林盆地上库力组烃源岩为研究对象,探讨烃源岩在火山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这对正确认识火山岩发育区烃源岩的生烃演化、丰富油气成因理论、探索火山岩发育区油气形成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沉积夹层与沉积地层 拉布达林盆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西部(图1),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该区发育的中生代盆地包括:海拉尔盆地、根河盆地和拉布达林盆地。拉布达林盆地主要由下白垩统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依列克德组和大磨拐河组地层所组成,其中上库力组发育大量中酸性喷出岩,该类岩石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介于120~130Ma之间(Wang et al.,2006;Zhang et al.,2008)。在上库力组火山岩中发育有很多深湖-半深湖相的沉积夹层,主要由暗色泥岩、页岩、油页岩和泥灰岩组成,形成了泥岩、页岩、油页岩、喷出岩和泥灰岩的岩石组合,说明火山活动发生在水下环境中。这套沉积地层有机碳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有机质处于低成熟阶段,是一套中-好级别的烃源岩,而且油页岩和泥灰岩裂缝中普遍发育沥青脉,显示有过油气的生成运移,反映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上述特征组合为中国东北地区西部盆地群所特有(张东宝,2008;赵文智等,2008)。 本文选取了拉布达林盆地上库力组S301公路491 km处剖面和上乌尔根尖子山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图1,图2),分别对其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S301公路491 km处剖面位于拉布达林上库力东根河-拉布达林S301公路491 km处,是一个遭受长期风化作用的天然露头。该剖面发育的火山岩主要有: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安山质沉凝灰岩、玻屑凝灰岩(图2),剖面发育的火山岩与上覆和下伏的黑色页岩均呈整合接触关系,而且黑色页岩未见有接触变质现象。烃源岩岩性主要为暗色泥岩、页岩、油页岩,该套烃源岩的累计厚度为19.8m。上乌尔根尖子山剖面是近期由人工开挖的探槽,岩石类型为暗色泥岩、油页岩和泥灰岩,烃源岩累计厚度约12.3m(图3)。剖面上部出现泥灰岩与油页岩不等厚互层分布,其中泥灰岩单层厚度0.05~0.1m左右,累积厚度0.5rn左右,泥灰岩中沥青脉发育。剖面上部被第四系覆盖,下部烃源岩未见底。详细的采样位置见图2和图3。 2 地质试验中心 在初选34个样品进行岩石热解分析的基础上,优选部分样品进行了镜质体反射率(R0)、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色谱-质谱分析以及烃源岩全岩成分分析。烃源岩化学分析是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试验中心进行的。其中(1)有机碳分析采用LECOCS-400碳硫分析仪;(2)岩石热解采用ROCK-EVAL 2plus岩石热解仪;(3)抽提:70℃恒温,以氯仿为溶剂,在索氏抽提器中连续抽提72小时;(5)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采用HP-5890GC分析仪,色谱柱为弹性石英毛细柱OV-1,长30cm,,内径0.22mm,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330℃;(6) GC-MC分析采用色质仪器型号是英国生产的FISONS MD800,进样口温度为300℃,接口温度为300℃。 3 结果与讨论 3.1 氯仿沥青“a”的转化率和总烃含量分布特征 镜质体反射率(R0)、最高热解峰温(Tmax)、可溶烃转化率等参数可以指示有机质成熟度。S301公路491km处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0)分布在0.56%~0.59%之间,最高热解峰温(Tmax)分布在429~441℃之间(表1);上乌尔根尖子山剖面两个镜质体反射率(R0)值分别为0.60%和0.62%,最高热解峰温(Tmax)分布在433~442℃之间,平均为436℃(表2)。根据我国通用的烃源岩成熟阶段划分标准(秦建中,2005),上库力组S30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