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稻蝗虫胚胎发育过程观察
除青海、西藏、新疆和内蒙古外,中国的水稻蝗虫分布在其他地区。近年来,其危害逐渐恶化,一些地区已成为重要的水稻病虫害(刘震等,1997;李艳军,2003;王华迪等,2007)。中华稻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1年发生1代,如辽宁(李艳君,2003)、山东(孙从法等,1994)、江苏(徐凤珍和李兰标,2007)、浙江(王华弟等,2007)等,海南1年发生2代以上,而长沙等地为1年2代和1年1代混合发生区域(赵琴等,2009;朱道弘等,2011)。中华稻蝗以卵越冬,无论南北越冬卵均出现滞育,卵滞育的发生受雌雄基因的共同作用,但滞育程度与滞育率高的亲本的关联性更大(谭荣鹤等,2008;赵琴等,2009)。其不同地理种群的卵滞育发生及滞育的调控机制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变异,北方一化性种群为完全滞育,卵滞育与母代光周期及卵期的温度无关,所产卵全部进入滞育,完全由遗传控制;南方1年2代和1年1代混合发生的种群为部分滞育,滞育发生不受母代光周期的影响,但滞育率受卵期温度的调控,温度越高滞育率越低;低纬度地区的二化性种群为部分滞育,滞育受母代光周期和卵期温度的共同调控(赵琴等,2009)。中华稻蝗的卵滞育发育(diapause development)具有2个适温区,即低于发育起点温度的低温和高温(如30℃),而秋季的适度高温则可以逆转滞育的解除,亦即其卵滞育强度存在着可逆性,而这种滞育强度的可逆性对于冬季前的滞育维持、防止秋季的不适时孵化起着重要的作用(Zhu et al.,2009)。
滞育是昆虫生活史的一种重要的季节适应特征,可发生在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等各个虫态(Mousseau and Dingle,1991)。卵滞育(或曰胚胎滞育)表现为胚胎发育的停滞,而这种停滞可发生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但在同一物种中,其发育停滞往往发生在特定的胚胎发育阶段(王宗舜,1985)。本文通过中华稻蝗胚胎发育阶段的观察,不同阶段胚胎含水量的检测,弄清了其卵滞育发生的胚胎发育阶段。
1 材料和方法
1.1 生态出现的重性元素pahs的饲养
中华稻蝗的成虫和若虫分别于2009年7—8月采自辽宁铁岭、山东济南、湖南长沙和海南儋州(表1)。采集的标本(各种群采集个体大于100只)置于养虫笼内(40 cm×20 cm×40 cm),于温度为(25±1)℃、光周期为L∶D=12∶12的人工气候室内(宁波江南仪器厂),以校内苗圃栽培的扁穗雀麦(Bromus catharticus Vahl.)饲养。扁穗雀麦的叶片插入盛水的广口瓶(100 mL),每2天更换1次。更换饲料时,收集成虫产在扁穗雀麦叶片之间的卵块。所获得的卵块按刘世大和朱道弘(2005)的方法,低温(8℃)处理80 d解除滞育后,于25℃让其孵化,孵化若虫作为本研究的虫源。
1.2 卵粒孵化情况
实验室饲养1代后,中华稻蝗4个地理种群的孵化若虫分别置于25℃和光周期为L∶D=12∶12的条件下饲养。成虫羽化后继续于相同条件下集团饲养(30~40对),更换饲料时收集所产卵块。获得的卵块按刘世大和朱道弘(2005)的方法分别置于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4~5卵块/皿)内,于25℃的温度条件下每5天检查1次卵粒的孵化情况,调查中华稻蝗铁岭、济南、长沙及儋州种群的卵滞育率。卵滞育与否按刘世大和朱道弘(2005)和赵琴等(2009)的方法进行判断,即产卵后50 d内孵化的卵视为非滞育卵,50 d之后仍未孵化的卵视为滞育卵。
1.3 卵粒的制备和解剖
为了给判断中华稻蝗卵滞育发生的胚胎发育阶段提供依据,以滞育率低的儋州种群为材料,观察了其胚胎发育过程。卵块产下后保存于25℃的人工气候室内,第3天开始,每2天分别自5卵块选取20粒卵,以沸腾的Bouin固定液[苦味酸饱和液(1.22%)75 mL,福尔马林25 mL,冰醋酸5mL]固定24 h后,用50%的酒精清洗3次,保存于70%酒精中。取固定后保存的卵粒于实体显微镜(Olympus,SZX7)下以解剖针仔细去除卵壳和多余细胞质,获取胚胎并拍照。参照王海川等(1996),对各发育阶段的胚胎形态进行了描述。
1.4 卵粒含水量测定
为检测中华稻蝗4个地理种群产卵后卵粒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于产卵当日将卵块置于25℃的温度条件下,自产卵后6至27 d每隔3 d分别随机选取卵粒30粒,使用电子天平(Mettler-Toledo Group,Switzerland,0.0001 g)称量其鲜重,尔后将卵粒置于2 mL的离心管内,用烘箱60℃烘干24h,再以电子天平称量其干重,分别计算卵粒的含水量。
1.5 卵粒的固定和解剖
产卵后将卵块置于25℃的温度条件下,6 d后将卵粒自卵块中剥离并混合,于产卵后第15、30、40、50天分别随机选取健康的铁岭和济南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等数学(上册)》(阳平华)645-4教案 第六章 第25课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doc VIP
- 《高等数学(上册)》(阳平华)645-4教案 第六章 第24课 微积分基本公式.doc VIP
-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docx VIP
- 欧洲规范-NF P94-078-中文版.pdf VIP
- 腔隙性脑梗死课件.pptx VIP
- 过顶板破碎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 VIP
- 2025年湖北省十一校届高三语文联考“世界的馈赠”考场作文评析与升格训练.docx VIP
- 腔隙性脑梗死演示课件.pptx VIP
- 2024第三季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1].docx VIP
-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