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中的防腐生物防治.docxVIP

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中的防腐生物防治.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中的防腐生物防治 布达拉宫是西藏历史文化的象征。它建于17世纪,重建于17世纪。历史很长一段时间。196年,国务院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布林卡建于1751年。这是世界上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花园。1994年,它与文化交流一起被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萨迦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的萨迦县,建于1073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布达拉宫、萨迦寺和罗布林卡古建筑均为石、土、木混和结构,布达拉宫属宫堡式建筑群,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罗布林卡有众多的宫殿、亭院,以及当年西藏地方政府办公和生活用房;萨迦寺是一组城堡建筑,大经堂是主殿。 由于年代久远,受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及人为破坏,三大文物建筑损坏严重,其中木结构部分虫蛀腐朽严重,强度丧失,危及建筑安全。为挽救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央召开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布达拉宫、萨迦寺和罗布林卡保护维修工程被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为重点文化援藏项目,200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西藏自治区政府关于西藏三大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报告。工程于2002年6月26日开工,历时9年,于2010年12月全部完工。 木结构防虫防腐工程是此次维修工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环节,内容包括木结构虫蛀腐朽勘测、木材树种选择、木材干燥和木材防虫防腐处理等工作。笔者通过对西藏三大重点文物防腐防虫工程项目的总结,为古建筑木结构的维修和保护提供参考。 1 木材腐烂和昆虫繁殖的研究 1.1 虫滥犯罪类型调查 首先目测木材表面是否有虫眼和腐朽,判定腐朽类型和程度,及鉴定主要腐朽菌。 1) 对表面未发现腐朽虫蛀的构件,采用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勘测,分别采用:①应力波检测仪,FAKOPP 2D,匈牙利产;②超声波检测仪,PUNDIT,美国产;③PILODYN无损检测仪,瑞士产。 2) 对有虫眼和腐朽的构件,目测虫眼大小、深度和数量,初步划分虫蛀类型。然后剖开标本,检查虫蛀情况和害虫种类。 按照GB/T 13942.2-2009《木材天然耐久性试验方法 木材天然耐久性野外试验方法》进行腐朽和虫害分级。 1.2 结论:“拉格尔卡” 检查发现,三大古建筑的木结构,普遍存在腐朽虫蛀现象,其中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较严重,已造成木结构歪闪、下沉、错位、变形、脱节和断裂等,甚至于失去应有的承重作用,影响整体建筑的安全。 1.2.1 有虫滥虫的木构件 罗布林卡的56个维修建筑中,木构件有虫蛀现象的建筑占71%,其中虫蛀严重的占41%;布达拉宫43个古建维修中,有60%建筑的木构件有虫蛀现象,其中虫蛀严重的占42%。萨迦寺的虫蛀危害稍轻。 三大建筑中,有虫蛀现象的木构件类别为: 1) 用量较大的望板、栈棍和木椽,由于处在屋面,虫蛀较为严重,且受蛀蚀数量较多; 2) 木梁、角梁、过木,及埋在墙体内的椽头、梁头和一些不易发现的隐蔽部位;与地面接触的木柱基部、地板、龙骨、石台下垫木、地梁等被严重虫蛀; 3) 部分有彩绘和油漆的木构件,也受到蛀虫的严重侵害(图1)。 被虫蛀木构件的表面虫眼密布,以小虫眼和针孔虫眼居多。蛀虫在木材内长期寄生,钻蚀很深,孔道纵横交错,使木材内部呈峰窝状或片状,木质则被蛀成粉末状,见图1。 在虫蛀木构件标本中,发现蛀虫的幼虫和成虫,说明木构件仍在遭受蛀虫的侵害,主要是长蠹、粉蠹和窃蠹,少数木构件上还发现天牛危害。 1.2.2 木构件的材质 三大文物维修古建筑均有木构件腐朽现象,其中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较为普遍。处在屋顶的栈棍、木椽、飞子木、角梁等木构件,以及地板、龙骨、柱基等与地面直接接触的木构件腐朽严重。90%以上严重腐朽的木材呈褐色龟裂状和块状,少部分为海绵状和筛孔状。腐朽木质松软易折断,手捻成末,强度基本丧失,个别木椽因腐朽而断裂。大多数腐朽外观可见,但有些木构件,如许多木椽表面看似完好,实际内部材质已严重腐朽。而且这种腐朽比较隐蔽,危害性更大(图2)。 木材腐朽主要是褐腐,少量为白腐和软腐。有些木构件表面有菌丝,呈白色和黄褐色平铺状覆盖(图2)。经鉴定,主要为地窖粉孢革菌(Coniophora puteana)、桦褶孔菌(Lenzites betulinaFr)、桦褐卧孔菌(Fuscoporia obiqua( Pers :Fr.)Aoshi)等。 1.3 建筑环境对木材保鲜的影响 1) 在设计上,未考虑减少建筑的雨水集聚,因而造成湿度过大,导致木构件易腐朽。藏式建筑一般采用平顶,易积水,多裂缝的阿嘎土屋面漏雨,也容易浸湿下面的木构件等。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的许多地垄内通风不良、阴暗潮湿,经检测,空气湿度达70%~80%,木材含水率为40%~70%,长期处在这种潮湿环境中的木材极易腐朽。 2) 最初的建筑木构件大量采用了杨木等不耐久树种,且未经防腐处理。 3) 建筑外部环境有利于木材菌虫生长。罗布

文档评论(0)

ss_accou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制作,提供高质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