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边塞与征蓬.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谈边塞与征蓬 一、 关于崔希逸的军队 至于“边”这个词,读者往往无法区分“边”这个词和“赛”这个词的不同含义,二者混淆。“边”与“塞”的区别在于, “塞”指我军长期定居之地, 具体到这首诗而言, 指河西节度使幕府的所在地一带。而“边”, 则位于塞外, 在战争发生时, 指敌我两军交锋的最前线。既然崔希逸的军队在这次战争中入犯敌人的地盘2000余里, 那么诗中所谓的“边”与“塞”之间, 就有相当一段距离了。细揆“问边”两字的语气, 应该是王维在河西节度使幕府安顿下来之后, 正常履行使者的任务, 即出塞到前线视察。关于“单车”, 施蛰存《唐诗百话》指出:这是用旧典, 《李陵答苏武书》云:“足下昔以单车之使, 适万乘之虏。”1这是有道理的。“单车”出征在唐代以前的典籍中多见, 如《史记》《汉书》都已使用。发展到唐代, “单车”出征一词所标示的, 主要是一种勇气。不过王维在这里用“单车”一词, 似乎主要不是渲染自己的胆魄。诗句说自己简直想乘着一辆单车去前线, 而不需要大部队护送。实际上, 对于来自朝廷的使者, 崔希逸是不可能不派遣随从护卫的。王维这样写, 侧重于宣扬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疆域拓展, 即使“单车”出访也会平安无虞。 二、 “征蓬”这一意象是局部的自由使用 在唐代以前, “征蓬”已经是古诗中的常用语, 其渊源是曹植《吁嗟篇》《杂诗》 (高台多悲风) 等诗篇所用的“转蓬”一词。后世受曹植诗作的影响, 多将“征蓬”用于描述客子孤游的场景:“征”字明其远行在外的生活状态, “蓬”字取其飘忽不定、未有归宿的喻义。比如南朝江总《别袁昌州》诗云:“客子叹途穷, 此别异西东。关山嗟坠叶, 歧路悯征蓬。”再如卢照邻《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诗云:“相看万余里, 共倚一征蓬。”又如张说《南中别陈七李十》诗云:“请君聊驻马, 看我转征蓬。”有些读者就根据“征蓬”的这层意思, 认为这句诗反映了王维受排挤而远赴边塞的孤独情怀。实际上, “征蓬”这一意象出现在边塞的地理环境中, 还喻示着随心所欲自由穿行的状态。比如, 在唐代以前, 王褒的《出塞》诗很著名, 其中就有句云:“飞蓬似征客, 千里自长驱。”王维《使至塞上》一诗说到“征蓬”, 不像是在渲染客子孤游之意;由于写作情境类似, 更像是在化用王褒的诗意。据此, 我们不妨将“征蓬出汉塞”一句理解为:由于战争取得了胜利, 诗人乘坐的车马无所顾忌, 而可以像蓬草一样, 离开塞上向前线自由自在地驰骋。 至于“归雁入胡天”, 如果我们联系有关雁的历史掌故来理解, 则这句似非纯然写景之句, 而带有特殊含义。胡地有射雁的习俗, 而唐代佛教流传, 汉人一般不射雁。所以这句诗大致是说:由于唐军得胜, 大雁可以平安飞入胡境了。另据《汉书》, 汉使曾托言“雁足系帛书”, 将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消息传给武帝朝廷。那么, 王维也有可能在化用这一故事入诗, 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大雁似乎有意跟随自己飞入胡天, 以获取唐军战胜的具体情况, 并早日传至玄宗朝廷。 三、 表现变色的意境,蕴含着边缘精神 这一联写景如画, 是典型的秀句, 向来为解读者所偏爱。比如,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录入《使至塞上》, 批注云:“五六得景在‘日圆’二字, 是为不琢而佳, 得意象故。”至于其余几联, 陆氏则不予置评。由于这两句一直被关注, 出现了一些精彩的鉴赏文字。《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 向黛玉报告阅读《使至塞上》的心得体会:“据我看来, 诗的好处, 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 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 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 ‘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 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 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孙绍振先生在《解读王维的〈使至塞上〉》一文中说:“这里王维经营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恰恰又是好诗, 诗和画却达到了统一。因为这里的孤烟, 一条垂直线;长河, 一条水平线。这在绘画上, 是静态的构图。这种静态构图, 提炼得如此单纯, 连征蓬、归雁都消失了, 连白云、黄沙也视而不见, 留给读者的, 就是一个空阔的宇宙、静态的构图。一纵 (孤烟) 一横 (长河) , 本来宁静得有点单调, 再加上落日圆弧, 就比较丰富了。这种丰富, 不仅仅是形式上的, 而且包含着内容上的。”2 苏轼在《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上述鉴赏文字, 基本上就是沿着这一解读思路展开的。但是, 解读者如果对“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一联的写景艺术太过强调, 便容易忽略诗句中所蕴涵的边塞精神。 关于“大漠孤烟直”一句的真正含义, 莫砺锋先生在“百家讲坛”上说唐诗时, 曾有过很好的解释。据唐代杜佑《通典》卷一五二记载, 边制对举烽火有这样的规定:“每晨及夜平安,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