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几种高寒植物引种实生苗的次生结构.docxVIP

几种高寒植物引种实生苗的次生结构.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几种高寒植物引种实生苗的次生结构 辽宁东部的柏树。换句话说,树干和树枝。产于黑龙江省、吉林、辽宁和山东。它出生于海拔700.1500米的山坡、海岸和潮湿地区。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为木犀科白蜡树属(Fraxinus)植物,适应生活在东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分布于海拔200~1100m,喜光,耐寒。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Linn.)为悬铃木科悬铃木属(Platanus)大乔木,高约30m,原产于欧洲东南部、亚洲西部、印度和西马拉雅地区,喜温暖气候,在年平均气温13~20℃、降水量800~1200mm地区生长良好。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K. Koch.)为木兰科木兰属(Magnolia)落叶小乔木,树高4~7m,半喜阴,多垂直分布在400~850m的阴坡郁闭中等的阔叶杂木林中,自辽宁至我国亚热带地区山谷阴坡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均有分布。 近年来,人们采用物理和数学的方法,研究了植物群体、个体、器官的生态学和形态学的抗寒表现,采用化学和生物技术,考察和探究了植物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在低温下的细胞学特性以及生理生化的反应,提出了一些有关植物抗寒鉴定的指标;但通过研究植物体的结构特征来判断植物抗寒性的研究则较少。为此,文中根据辽东桤木、水曲柳、悬铃木、天女木兰的形态结构探讨抗寒植物的结构特点,从而为植物体抗寒性研究提供依据。 1 材料的固定和切片制备 实验用辽东桤木、水曲柳、悬铃木、天女木兰实生苗采自通化师范学院生物专业试验实习基地,海拔210m,于秋季11月份取材。 用FAA固定液固定辽东桤木、水曲柳、悬铃木、天女木兰的实生苗根、茎基部和茎顶端;将固定的材料用75%、85%、100%乙醇依次脱水,时间各为1h,用1∶1、1∶2无水乙醇和二甲苯混合液、二甲苯依次透明,时间分别为1h,然后用无水乙醇(2次,每次10min)、95%乙醇(10min)和75%乙醇(5min)复水;再用清水反复清洗几次;徒手切片1~2mm,切片要均匀,保持结构完整;将切好的切片放在样品台上制样;将制样放在日立S-3000N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内,在低真空背散射模式15kV高压条件下进行观察、摄影。 2 实生苗根以生长水曲柳1年生后的及其他悬铃木结构 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可知:辽东桤木1年生实生苗根已进行次生生长,木质化程度非常好,茎基部、茎顶端次生生长旺盛,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及周皮结构完整 (图1中a,b,c);水曲柳1年生实生苗根已进行次生生长,木质化程度非常好,茎基部、茎顶端次生生长旺盛,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及周皮结构完整 (图1中d,e,f);悬铃木1年生实生苗根已进行次生生长,木质化程度非常好,茎基部次生生长旺盛,茎顶端的次生生长则较弱,可见维管束 (图1中g,h,i);天女木兰1年生实生苗根已进行次生生长,木质化程度非常好,茎基部次生生长较旺盛,茎顶端的次生生长则较弱 (图1中j,k,l)。 3 抗寒性的鉴定指标 植物在抗寒机理尚未得到充分揭示的情况下,究竟何种指标能真正反映大多数植物的抗寒性,没有统一的看法。谢庭味等人对部分木兰科常绿树种叶片形态解剖的研究表明,供试的黄心夜和(Mchelia martinii)等抗寒性较强的木兰科树种叶片单位面积气孔密度小,上表皮角质膜厚度大,且叶肉栅栏组织发达。朱红等人在研究杜鹃属植物的抗寒性时表明,就杜鹃各器官的组织而言,抗低温能力以营养芽、叶和皮层最强,木质部和花原基最弱。施福成等人连续4个冬季,对16种常绿木兰科植物进行了田间受冻程度观察,用电导法追踪了抗冻崩溃点温度的变化,并调查了这些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北缘和垂直分布上缘30a内经历的最低气温,发现3者的种间差异相当一致,同时发现各树种的崩溃点温度最低值与它的生态分布北缘和上缘的常年最低气温接近,由此提出了生态分布最低温度的概念。生态分布最低温度能较准确地指示植物的最大抗寒能力,从而有可能避免引种和推广工作中的盲目性。文中通过对抗寒植物辽东桤木和水曲柳及非抗寒植物悬铃木和天女木兰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4种植物的实生苗根部和茎基部的次生生长都很旺盛,次生木质部发达。抗寒植物辽东桤木和水曲柳实生苗茎顶端的次生生长也比较发达,而非抗寒植物悬铃木和天女木兰的茎顶端次生生长非常弱。由此可以看出,抗寒性不同的植物其实生苗根、茎基部、茎顶端的次生生长情况是不同的,以此可以作为植物体抗寒性的参考指标。 抗寒性鉴定的指标很多,应根据所确定的研究方法、植物材料及研究要求来选择相应的鉴定指标,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抗寒性鉴定的目的。 a.辽东桤木实生苗根横切面(示次生木质部发达); b.辽东桤木实生苗茎基部横切面(示中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