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调查与研究
根据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中的记载,秦人主要活跃在商末、西周至春秋初。主要活动包括甘肃省东南部的河流、西汉和其他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与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合作,在渭河上游的甘谷县毛家坪遗址首次发掘到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①1,从而证实司马迁的记载是可信的。
1992~1993年,地处西汉水上游礼县大堡子山的秦公大墓遭群体性盗掘,出土了包括有“秦公”字样铭文的鼎、簋、壶、钟等大型铜礼乐器,以及棺饰金片等珍贵文物,可惜多已流失海外②2。1994年3~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堡子山被盗掘的2座大墓和1座车马坑进行了劫后清理,并发掘了几座小型墓葬③3。
为了进一步探索早期秦文化的面貌,寻找秦人早期都邑“西犬丘”、“秦亭”以及其他先公、先祖陵墓所在。自2004年开始,在国家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五家单位组成联合课题组,启动早期秦文化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④4。
2004年,对礼县境内西汉水上游及其支流等区域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古调查,新发现汉代以前的各类遗址70余处,其中以早期秦文化为主的遗址有38处。并且发现了“六八图—费家庄”、“大堡子山—赵坪”、“西山坪—石沟坪”等三个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大遗址群,也可以说这是早期秦文化的三个中心活动区⑤5。2005年,钻探并发掘了礼县县城附近的西山坪早期秦文化遗址,并在该处发现一座早期秦文化城址。同年,还发掘了礼县鸾亭山汉代皇家祭天遗址,出土50余件圭、璧等祭祀用玉,以及“长乐未央”瓦当等,该遗址的发现为寻找早期秦人祭天遗址“西”提供了重要线索⑥6。
2006年度,联合课题组将工作重点转移至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钻探和发掘。这些工作取得了很多重要收获,现将有关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一、大堡子山遗址
大堡子山遗址位于礼县县城以东13公里处的西汉水北岸,西汉水与其由北向南而来的支流永坪河在此交汇,行政区划属永坪乡赵坪村(图一)。遗址所在区域的基本地形为西南—东北向相互连接的两个山梁。西南山梁的顶部有清代用夯土筑成的堡子,大堡子山因此而得名,其东北面地势较为平缓,已平整为多级梯地;东北山梁的南坡地势由陡而渐趋平缓,其西南部(靠近西汉水一侧)几近平坦,面积可达5万平方米。1992年被盗的两座大墓及车马坑的就分布在这一带。2006年,对该遗址调查和钻探的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发现城址1座、夯土建筑基址26处、中小型墓葬400余座,以及零散分布的文化层堆积等。
大堡子山城址的城墙为夯土筑造,依山梁地势而建。地面上保存的城墙遗迹已不多,且大都残毁严重;其中保存较好的一段城墙位于东北角,长5米余,高约3~4米,夯层厚8~12厘米。从调查和钻探的结果看,该城址平面大致呈长方形,东、西城墙断续长约1000米,南、北城墙断续长约250米,城内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新发现的夯土建筑基址、祭祀遗迹以及被盗的秦公大墓、车马坑均位于城址内。中、小型墓葬则主要分布于东北面城墙外,但城内也有零星发现。大堡子山城址的城墙只是经过了初步调查和钻探,尚未试掘,有关城墙的准确走向和详细结构,以及城墙的建造和废弃年代等尚不明了,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工作。
与大堡子城址隔河相望,在西汉水对岸经过调查发现了山坪城址。在山顶和山腰发现残断的夯土城墙,并发现早期秦文化堆积和寺洼文化墓葬,初步推测这里也是一座与早期秦文化有关的城址。
2006年度在大堡子山遗址的发掘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主要发掘了一座大型建筑基址(21号建筑基址)、两处中小型墓葬(清理7座)和一处祭祀遗迹(清理乐器坑1座、人祭坑4座)(图二)。
本遗址的发掘采用象限分区法统一布方编号。首先在遗址中部选择合适的点作为整个遗址的总基点(0,0,0),并与甘肃省万分之一地图对接,总基点海拔高度为1551米。以总基点为原点,按照正磁北方向,将整个大堡子山遗址划分为四个象限,按逆时针方向编号为Ⅰ、Ⅱ、Ⅲ、Ⅳ象限;在每个象限中又以电子全站仪进行测绘来分区和布方,500米×500米为一个区,分别编号为A1、A2、B1、B2……。每个区内以5米×5米为一个探方,每区探方的编号从T0000~T9999,共10000个方。
本年度的田野发掘工作从2006年9月5日开始,到11月15日基本结束,历经72天,实际发掘的时间为58天。发掘基本告一段落后即转入室内整理,但后续收尾清理工作持续到12月5日结束。其中,在21号建筑基址发掘5米×5米的探方90余个,揭露面积为2320平方米。祭祀遗迹共发掘5米×5米的探方18个,揭露面积为450平方米。墓葬的发掘未布探方,而是根据钻探确定的墓葬位置进行清理。
二、21地层堆积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新修订《公司法》解读课件.pptx
- 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策略.docx VIP
- 危险化学安全卡—航空煤油.doc VIP
- 碱金属K和Na对配合煤炼焦特性及捣固焦炭质量影响的研究-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docx VIP
- 小学美术教育在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建筑工程承包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docx VIP
- 2024红太阳光伏组件用户使用手册.docx VIP
- 2025年梦想启航未来可期班会.pptx VIP
- 职业技术学校《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doc VIP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