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一个没有边缘情结的文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心一个没有边缘情结的文学

事实上,我很少谈论穆新的文学记忆。因为它不是一个系统,它非常丰富多彩,五彩缤纷。但是恰恰是这种不成体系,反而成为优点,流露出它的许多有价值的文学信息。这种有价值的文学信息不在于木心讲述古今中外文学史本身,因为文学史本身只是代表了一个客观传承,木心的讲述正像他的学生陈丹青说的,经常游离于和旁逸斜出于照本宣科的讲述,加入了木心的情绪和观点,加入了一些题外话,而这恰是有意义的。但是毕竟是四五十万字的著作,我们读下来,即便驳杂,也还是大概会感觉到木心最想要说的是什么,他的文学观是什么,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也可以约略地感受到木心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个人总结,他要说的无非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什么是好的文学?二、为什么说它们是好的文学?三、怎样才能成就出这些好的文学?同时,木心的高妙也在于,这三个问题,他每每通过一件事情、一个现象就统一回答了。

我非常喜欢木心。感觉他携着民国时期和新文化运动之后(当年在刘海粟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之后又从事文学创作)的一个“文艺老青年”的气息。老,是老道,睿智,厚学,渊博,贵族气;青年,是率真,好玩,浪漫,忧郁。它们又都跟文艺相伴。这个人是一个人本主义者,视生命为最高法则,视文学与生命为并放的花朵,同时具有一定的精神洁癖和精神自信。他创作文学几十年,有人定义为“孤岛现象”、“鲁滨逊创作现象”。除创作旨趣和而不同之外,更多是指涉他人格精神的独立。他虽然学贯中西,但是低调而行,加之多年往返于国内和美国之间,外界并不熟悉他。尤其是经历了1956年入狱、“文革”期间再次入狱,他成为了一个不被主流世界所知的人。好在他有坚强的信仰,那就是他认为的“以死殉道易,以不死殉道难”。他活了下来,不仅活下来,他还在监狱里著述,写文章,用钢笔在纸上画出钢琴的黑白键盘,弹奏莫扎特和巴赫。他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

木心的整体文学观念是怎样的呢?将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与《文学回忆录》结合来看,正好有一个巧合和共融,那就是,木心和席勒一样,是反对以德育代替美育的,或者说反对将德凌驾于美之上。我记得我小学时上间操,经常听到广播喇叭里传出毛主席语录,“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里边没有提到美育。即便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德智体”后面续加了“美、劳”,然而美育也是排在第四位。其实不论席勒也好,尼采也好,木心也好,他们认为一个健全的社会和人生,应该是美育放在首位。因为“德”这个事物,有时候是“靠不住”的,其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封建社会的“德”,很多都是规约糟粕;另一个是指“德”往往随世事和时事发生变化扭转,成为对公众的考量标准。它与政治符码捆绑在一起,体现不同时代的统治者对“群治”关系的政治和功利诉求乃至要求,于是产生了不确定性和不真实性,并容易产生极端。历史上类似的史实不胜枚举,比如纳粹德国,比如当下一部分极端集权统治国家对于公民的道德欺骗、约束和引领。所以木心认为“美”是真理,一个人内心有了“美”的判断,他就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善和真,他就不至于在任何时代变得虚伪、虚妄、偏颇、极端、暴戾,更不会随时事摇摆。

我感觉到,木心的精神导师大概有那么几位,比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纪德、福楼拜、尼采,而这些人都是典型的人文主义者和人本主义者。尤其受尼采影响最大。他的文学修养和文学教养,包括他的诗歌创作理念,都践行着尼采的“酒神精神”,推崇生命的原创力,重视个人生活及其体现出的要义。虽然木心本人的生活也许具有世俗意义上的不幸,比如他没有官位,没有金钱,没有婚姻,没有子女,一生漂泊———他的婚姻状况用他的话讲,“柳暗花明无一村”,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个人信仰,即个人生活才是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生活,一切从人出发。尤其从生命感受来讲,他的艺术理念是尊重人的欲望,认为人的身体的感官快乐不容忽视和抹杀。木心曾经在他的著作里面,对听课的陈丹青等一大批留美艺术家说过,上帝派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其实很简单和朴实的道理便是,人活着,就是要爱我们所爱的,听我们所爱听的,吃我们所爱吃的。这是生命最本真的价值。只不过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许多人出于各样冠冕的、道学的理由不愿承认罢了。

中国几百年文坛口号盛行,主义流变,但是一种伪的卫道士所捍卫的行为准则几乎没变,这也恰是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等人长期被遮蔽的原因之一。食色生香和个体情调是不可以入文的,入了也只是三流文学。劳伦斯写的作品是不健康的,因为他写了人的真实的欲望、感受、快乐,包括身体甚至性爱的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