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美国丧尸电影背后的时代心理描摹
随着白人殖民者为牟利而进行的贩奴贸易,与奴隶一起进入美洲大陆的还有非洲的神秘宗教。正是非洲的有着令死者复活仪式的巫毒教(Voodoo),催生了欧美的丧尸概念。在人类学家韦德·戴维斯试图用科学解释丧尸现象的《蛇与彩虹》一书中,巫毒教的“假死”仪式得到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而重新苏醒后,丧失了记忆和行为自主能力,介于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假死者也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兴趣,并进入电影等艺术形式中,成为当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目前除美国之外,英国、韩国、日本等也有较为优秀的丧尸电影问世,而就由电影特效技术和产出量等带来的影响力而言,美国依然在丧尸电影这一亚类型片中具有统治地位,如《白色丧尸》(1932)、《温暖的尸体》(2013)等,都是具有开创性意味的丧尸电影。综观美国丧尸电影,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巫毒教中的丧尸(zombie,又译为僵尸)出自虚构,但是它却在不同程度上印合了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终于使丧尸电影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电影门类。
一、蒙昧主义·祛魅与复魅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曾进行过丧尸电影的拍摄,如《白色丧尸》就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以现代意义上的丧尸为题材的影片。其时恐怖电影类型片还处于探索阶段,丧尸文化也并未形成。因此《白色丧尸》的拍摄初衷更接近于一种对新题材的开拓。电影对丧尸的设定更为中规中矩,与《蛇与彩虹》中对丧尸的解释极为接近。巫毒教早年由加纳传入海地,在海地为人类学家所注意。《白色丧尸》的故事背景也在海地,大巫师利用巫术将当地人变为能够不分昼夜工作,不知疲惫,毫无个人意志的丧尸,充当其劳力,后来甚至连外来者也成为大巫师施法的对象。在此之后,美国还推出了《与僵尸同行》(1943)、《僵尸谷惊魂》(1966),这两部电影也延续了《白色丧尸》的设定,包括唤醒假死者的巫术仪式,巫师制造丧尸以充任劳工的目的等。不难发现,限于社会的科技认知,以及为了贴合人类学研究成果,这一时期的丧尸成因与病毒或辐射等毫无关联,而是纯粹的人为的、披着宗教外衣的河豚中毒事件。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丧尸电影还是保持了和蒙昧主义的一定距离。在西方文化中,以《圣经》为代表的经典中有不少“死而复生”的传说,这些死而复生通常是上帝的神迹,是上帝对人类的恩赏或“圣裁”下惩罚人类的末日灾难,这些说法长期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人的心理。然而在20世纪初到五六十年代,美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成功地进行了如原子弹、载人航天等举世震惊的科技研究,摆脱蒙昧正视科技的力量成为人们的时代心理,科幻影片也正是在这一时间段得以成型。因此丧尸电影对丧尸的“祛魅”,将丧尸附会到科学之上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也正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大量科技元素被引入丧尸电影中。这其中最典型的便是乔治·罗梅罗让丧尸成为好莱坞宠儿,后来又几乎被原封不动地翻拍的“丧尸三部曲”,即《活死人之夜》(1968)、《活死人黎明》(1978)和《活死人之日》(1985),以及索姆·艾伯哈特的《彗星之夜》(1984)。三部曲将丧尸与巫毒教剥离开来,丧尸的来源往往是原因不明的辐射或瘟疫。并且电影为丧尸增加了强大的感染性,一旦常人被丧尸所咬,常人也将马上沦为丧尸,这也就造成了相比下毒施法,丧尸在数量上可以自行迅速扩大,让人们的亲密关系瞬间四分五裂,如若不摧毁丧尸,丧尸将集体向他们的“猎物”推进。这些让观众喘不过气来的设定都为后来的丧尸电影所继承。然而此时丧尸电影攫取科技元素进行叙事,却恰好代表了一种“复魅”。人类不仅难以通过现代科技预防丧尸,在丧尸出现后,现代科技下的武器和医学也无法将人类从丧尸的侵蚀中解救出来。造就丧尸的还是一种不可知的神秘力量,而人类科技则束手无策,陷入类似《圣经》的“天启四骑士”造成的困境中。这其实是人们向蒙昧主义的一种复归,而造成这种复归的,一方面有美国社会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陷入动荡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与人们对于核威胁等高科技造成的隐忧有关。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对环境的开发,人们开始对理性产生质疑,于是为丧尸电影重新笼罩上了神秘、蒙昧的光圈。这也就涉及了科技反思心理。
二、科技反思与末世情结
如前所述,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是环境的破坏和生活节奏的急遽加快,以及人们关系的疏远和冷漠,科技反而加剧了人们的孤独感和危机感。在这种时代心理的驱使下,大量美国丧尸电影开始进行科技反思。例如《活死人之地》(2005)、《死亡航班》(2007)等电影中,丧尸的出现往往都是人类科技滥用的结果。在《死亡航班》中,CIA为了制造生化武器而让科学家对疟疾病毒进行研究,从而开发出了可以将人变成丧尸的病毒,不料就在军方带着尸体离开美国时,病毒却因为飞机的颠簸而泄漏出来,使得密闭的机舱成为地狱。电影借由丧尸指出科技和军事的发展未必能给人类带来幸福,一旦它们偏离了应有的伦理轨道,人类必然食下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