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香港僵尸电影题材之来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香港僵尸电影题材之来源

僵尸电影是香港最经典的一个电影类型,曾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上都风靡一时。至今仍有不少人谈到僵尸,依旧会想到香港僵尸电影所塑造的身穿清朝官服、头贴黄符、双手伸直、一蹦一跳的经典形象。而这些特殊的人物形象、搞怪离奇的电影情节以及变幻无穷、令人瞠目结舌的茅山法术,究竟源于何处,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作品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从“西风东渐”“取材于民俗”“土洋结合”三方面对香港僵尸电影题材的来源做全方位的探究,尤其对西方吸血鬼文化的本土化历程做出较为细致的梳理。

香港僵尸电影;题材;来源;民俗;本土化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产的香港僵尸电影曾经接连在香港、台湾、日本等地创造票房神话,“僵尸”也成为香港电影中一个经典的电影形象。然而,香港僵尸电影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和一蹴而就的。早期的香港僵尸电影无论是在情节设置上还是在僵尸形象上,都完全照抄西方的吸血鬼电影。早已司空见惯的血腥形象和俗套的情节,使得这一类型电影在上映后并没有取得预想的票房,更没有获得观众群体的肯定。长期的“孤岛文化”让接触了大量西方文化的香港人感受到了被中国传统文化抛离的危机感,也让香港电影人明白完全西化的电影模式是骨子里流着东方血脉的香港人所不能接受的。所以香港导演开始尝试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取材,将中国文化的灵魂包裹在西方吸血鬼电影的躯壳中。不得不说这种理念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更是迎合潮流的。香港僵尸电影在经过本土化的创作后迅速走红,一时间以此为模板的僵尸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短时间内的大量复制和模仿让香港僵尸电影的类型元素和题材迅速枯竭。为了继续发展香港僵尸电影,香港导演不得不再一次向西方取材,将西方的“洋东西”与本土化的香港僵尸电影进行第二次融合,拍摄出了一系列优秀的、独具特色的香港僵尸电影。本文中,笔者跟随香港僵尸电影发展的时间脉络,从“西风东渐”“取材于民俗”“土洋结合”三个方面入手,探究香港僵尸电影的题材来源。

一、西风东渐

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深受英国长期殖民的影响,成为西方文化在亚洲萌发蔓延的沃土。而吸血鬼电影作为西方最受欢迎的电影类型,也曾一度风靡香港,成为独特的影视潮流,其中所包含的恐怖惊悚元素,给那个时代的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体验。而具有强烈市场敏感度的香港电影人,看到了吸血鬼电影引入香港的巨大前景和广阔市场,便立即着手拍摄属于自己的吸血鬼电影。19世纪30年代香港南粤影片公司上映了香港的第一部僵尸电影《午夜僵尸》,这部电影由杨工良执导,杨一萍、胡蝶影主演,讲述了一个被自己哥哥谋杀的青年变为僵尸回家报仇的故事。《午夜僵尸》的故事原型本就取自于当时大火的西方吸血鬼电影,甚至连僵尸的造型都与美国吸血鬼电影《德拉库拉》如出一辙,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将西方吸血鬼内化为中国特有的“僵尸”,是对西方该电影题材进行的第一次本土化演变,只是这种演变仅仅停留在概念方面,并没有贯穿于电影,深入其内核,所以在上映后没有取得观众的关注与喜爱。

香港僵尸电影的首次转折始于1957年由王天林指导、陈厚主演的《湘西赶尸记》。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以湘西赶尸为名,勾搭贩毒的故事。《湘西赶尸记》把中华民族“落叶归根”的传统文化思想以及“湘西赶尸”这一民俗融入到香港僵尸电影中,使香港僵尸电影开始缓慢地发育并渐渐本土化。这可以记为僵尸电影的第二次本土化演变,可喜的是,这一次的演变逐渐深入到了文化层面,也正因为如此,这部电影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对于第三次本土化演变,笔者认为是1979年邵氏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茅山僵尸拳》,该电影由香港武师刘家良担任导演和武打设计,在电影中融合了武打、喜剧等元素,并且首次让电影中的僵尸穿上了本土化的清朝官服。《茅山僵尸拳》以幽默的剧情和精彩的武打桥段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成为香港僵尸电影的奠基之作。《茅山殭尸拳》的成功标志着西方吸血鬼电影本土化的成功,善于借鉴和融合的香港电影人终于拍摄出了有自己风格的僵尸电影。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带有中国特色的僵尸电影大热,可以说香港僵尸电影迎来了第一个春天,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许多系列的僵尸电影层出不穷。

若说哪一部电影是香港僵尸电影在第一阶段的集大成者,那么不得不提的就是1985年由刘观伟执导、林正英主演的《僵尸先生》,这部电影成为香港僵尸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品,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依旧被人们热议。在电影《僵尸先生》中,僵尸真正成为了电影的主体,并且还在借鉴前几部成功的僵尸电影的基础上,大量加入了林正英所扮演的茅山道士与僵尸斗法的桥段。《僵尸先生》一上映就大获成功,以2000万的票房位居当年香港电影排行榜的第五名,并且随着电影版权被卖到台湾和日本,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同样掀起了一波僵尸热。《僵尸先生》为之后的香港僵尸电影做出了叙事范本,在香港,几乎所有僵尸电影所用的桥段和叙事范式都来源于《僵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