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2/12/8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时间:2010-05)
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时间:2010-05)
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200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第13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通过了“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中
[1][2]
医诊治规范(草案)”,对FD中医诊疗起到了规范作用。近年来,在证候分布、临证治疗、诊疗流程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2008年开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组织成立全国专科专
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协作组”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起草小组,在充分地讨论后,结合国内外现有诊治指南和中医的诊疗特点,提出疾病范围由FD拓展为消化不良(dysp
epsia)。在此基础上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中医消化病专家就消化不良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
进行了3轮投票,制订了“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草案)”。2009年10月16-1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21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中医消化病学专
家对共识意见(草案)再次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和修改,并以无记名投票形式通过了《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表决选择:①完全同意;②同意,但有一定保留;③同意,但有较大保留;④不同
意,但有保留;⑤完全不同意。如果>2/3的人数选择①,或>85%的人数选择①+②,则作为条款通过)。并由核心专家组于2010年1月9日在北京进行了最后的审定。现将全文公布如下,供国内
外同道参考,并冀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1概念及主要发病机制
1.1定义
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的症候群,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3,4]。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与胃肠疾病有关,也可由胰、胆、肝脏疾病等引
起。消化不良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dyspepsia,OD)和FD。其中FD患者的症状源于上腹部,血生化和内镜等检查无异常发现,其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4]。属中医
“痞满”、“胃脘痛”、“积滞”范畴。
1.2流行病学
据统计,我国以消化不良为主诉的患者约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1.05%、约占消化专科门诊的52.85%[5]。采用FD罗马Ⅲ诊断标准对消化专科门诊连续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符合诊断标准者
约占就诊者的28.5%[6]。
1.3发病机制
OD以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最为多见,消化系统恶性病变引起的消化不良在我国也不少见[7]。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也可引起消化不良,如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
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及硬皮病等。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茶碱、口服抗生素和补钾剂等均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而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
明,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增加、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几方面[8]。
1.4病因病机
172.19.66.122:10000/content/html/print.htm?randnumber=0.372051002647755041/7
2022/12/8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时间:2010-05)
本病多由禀赋不足、脾胃虚弱;饮食不节、食滞胃脘;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内伤外感、湿热中阻;日久失治、寒热错杂或虚火内盛、胃阴不足等所致。诸多原因导致脾胃损伤,脾气虚弱,运化
失司,形成食积、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阻于中焦,胃中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导致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土虚木乘,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出现脘腹胀满、疼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发布时间:2006-11).pdf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发布时间:2008).pdf
-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罗马委员会(发布时间:2006).pdf
-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发布时间:2005-01).pdf
-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发布时间:2007-11).pdf
-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04年版).pdf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发布时间:2005-12).pdf
- 消化道静脉曲张及出血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2009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学组(发布时间:2010-01).pdf
-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发布时间:2009-10).pdf
- 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时间:2010-10).pdf
- 炎性肠病相关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美国胃肠病学会(AGA)的医学指南报告美国胃肠病学会(发布时间:2010-09).pdf
-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讨论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发布时间:2009-03).pdf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发布时间:2009-06).pdf
- AASLD丙型肝炎临床指南(2009)杨少宾(摘译)、李建生(审校)(发布时间:2009-05).pdf
- ERCP诊治指南(2010版)(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RCP学组(发布时间:2010-04).pdf
- ERCP诊治指南(2010版)(三)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RCP学组(发布时间:2010-05).pdf
最近下载
- CTD格式申报资料(原料药)新.pdf VIP
- 六年级下册数学作业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鸽巢问题人教版.pptx VIP
- 华荣科技 最新版本的QJZ6磁力说明书 (1).doc VIP
- 2023年江苏省公考《申论》真题(B类)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2017版).doc VIP
-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1课时 鸽巢问题(1)》作业课件.pptx VIP
- 项目集成管理中级笔记.pdf VIP
- 心血管疾病诊断及临床合理用药答案-2024年山西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docx VIP
- EBZ-318综掘机图册说明书.pdf VIP
- 直肠癌教学护理查房张梅.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