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消化病理学组筹备组(发布时间:2017-05).pdfVIP

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消化病理学组筹备组(发布时间:2017-05).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12/7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消化病理学组筹备组(发布时间:2017-05)

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

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消化病理学组筹备组(发布时间:2017-05)

引言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胃黏膜活检已成为病理诊断中最常见的项目之一,并在各级医院开展。临床进行胃黏膜活检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病变并明确病变性质,而准确的病理诊断可以指导临

床医师做出精确的治疗。为了使得病理诊断能达到更好的一致性,能够准确、科学地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的参考,特制定本共识。本共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胃炎的分类和分级:悉尼系统修

正版》[1]、《日本胃癌分类》[2]和《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2010版)》[3]基础上,补充相关领域的新内容,旨在进一步提高胃黏膜活检标本病理诊断的重复性和准确性,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

可靠、合理的病理依据。

一、关于内窥镜下活检的建议

1.常规胃黏膜活检:建议取5块活检,2块取自距幽门2~3cm的胃窦处(1块取自胃小弯远端,另1块取自胃大弯远端),2块取自距贲门8cm处的胃体(1块取自胃小弯,1块取自胃大弯),1块取自胃

角。取自不同部位的标本应该分开放置,并将部位标记清楚。

2.怀疑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胃黏膜活检:由于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目前可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反复/多点活检后局部纤维组织增生粘连会给后续内镜治疗带来困难,内镜切除后标本也会因

多点活检造成病理诊断困难。一般建议直径2cm以下病变取1~2块活检,直径每增加1cm可增加1块活检,最好取正常和病变交界部的黏膜,以便于病理医师对病变的诊断。当病变的边界不好确定

时,可在病变中央部位活检,如必要可适当增加活检数量。

3.倾向进展期癌的胃黏膜活检:建议在内镜下明确肿瘤区域,避开坏死部分,取材6~8块活检,以增加活检阳性率,并备HER2检测。

4.早期肿瘤性病变需确定病变范围和进展期癌需确定手术范围的活检,建议根据临床的实际需要进行多点活检。

5.内窥镜医师应注意到标本取材后的定向问题,用小镊子从黏膜钳子中取出标本后,应先仔细认清标本的方向,然后将标本的基底面贴到固定用的小纸片上。否则,做出的病理切片有看不到黏膜纵

切面的可能。粘在小纸片上的标本应立即投入充足(大于10倍标本体积)的3.7%中性缓冲甲醛液中,固定时间不应少于6h。

6.患者的临床病史、内镜所见、活检部位等信息应当完整地提供给病理医师。

二、关于病理取材、切片和染色的建议

1.要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即核对患者姓名、取材部位、取材块数、编号是否有误,检查器械、台面、捞片水面有无污染物。防止张冠李戴、组织遗漏、标本交叉污染而造成的漏诊、误诊。

2.病理医师在取材时应滴加伊红或其他染料于胃黏膜标本上,以便观察,每个包埋盒内不宜超过3块标本。标本固定时间为6~48h。

3.包埋时,烧烫的镊子不能直接接触标本,先在蜡面减热后再夹取组织,防止灼伤组织。

4.包埋时要注意包埋面,争取立埋。

172.19.66.122:10000/content/html/print.htm?randnumber=0.32764171777669751/6

2022/12/7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消化病理学组筹备组(发布时间:2017-05)

5.每个蜡块要切6~8片组织。

6.注意辅助染色的应用,在有炎性改变的标本中,应适当进行针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HP)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或特殊染色。需要识别肠上皮化生时,可进行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

或免疫组织化学CD10、MUC2染色等。

三、关于胃炎病理诊断的建议

各种病因所致的胃黏膜炎性病变称为胃炎。临床发病迅速,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伴充血、糜烂等表现时称为急性胃炎,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时称为慢性胃炎。当胃黏膜在淋巴细胞、

浆细胞浸润的同时见到中性粒细胞浸润时,称为慢性“活动性”胃炎或慢性胃炎伴活动。慢性胃炎根据固有腺体有无减少,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类;按照病变部位分为胃窦胃炎、胃

体胃炎和全胃炎。另有少部分特殊类型的胃炎或胃病,如化学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肉芽肿性胃炎、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执业药师持证人

...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19日上传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执业药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