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pdf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略读课文《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月”为线索,

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将故乡和月亮联系在一起,引出“月是故乡明”的

主题。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了月下故乡的山、水,以及离开故乡后在各

地看到的月亮。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第2-4自然段)

以“月”为线索回忆故乡的童年生活,描绘了场院上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坑

边望月等美好的画面。第二层(第5-6自然段)写了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望月的经

历。以各地美丽的月景,衬托家乡月亮的美,表达了“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

“小月亮”的称呼,凝聚的是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全文有七个自然段,紧扣文题,分为三部分,首尾呼应,构思精巧,感情层

层深入。课文中不仅引用了许多古代诗文,也有许多古雅的用词。显示了高度的

文化品位。课文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浓烈的感情,能够引起读者的

共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感受。

3.运用抓对比写作手法、抓典型事例、抓直抒胸臆的句子等方法,体会课文表达

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略读课文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自主阅读,运用批注梳理文章典型事例,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运用抓对比写作手法、抓典型事例、抓直抒胸臆的句子等方法,体会课文表

达的思想感情。

第1页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五、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句,揭示文题。

导入: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

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当我们遥望夜

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

句。

生读: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自学检验,梳理字音。

烟波浩渺场院篝火晶莹澄澈风光旖旎徘徊

碧波万顷点缀燕园无边无垠萌动莱蒙湖巍峨

(三)整体感知,梳理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

2.小组交流,用不同颜色的笔补充没有想到的内容。

3.小组汇报,同学倾听补充。

教师方法点拨:童年趣事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概括,不要遗漏;成年经历比较具体,

有大量细节,可以抓住观月地点的变化,梳理出作者观月的大致经历。

(四)运用方法,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1.默读课文,从“童年经历”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在回忆这些往事时,内心产生

了哪些感受?

提炼方法:【抓典型事例】

2.默读课文,从“成年经历”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在回忆这些往事时,内心产生

了哪些感受?

提炼方法:【抓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一线教育多年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