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示儿》组诗教学设计
广元市利州区嘉陵小学朱广萍
设计理念: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教学应突出一个“读”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
读出意蕴;落实一个“悟”字,通过学生再造想象,品味诗人情感;强调一个“析”字,像把玩古
玩一样,引导学生品析词句,揣摩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的学习方法。
3、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释题启思,营造阅读期待
1、谈话引入
诗人的一生如同朝廷的命运一样坎坷,六十多岁时,诗人被再度贬官,居住在山阴农村老家。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就是诗人这一时期的内心独白。这首诗选自《小
学生必背古诗75篇》。
2、结合注释释题
学习古诗不光要会读,还要会讲,下面请结合注释自己讲讲题目的意思。(师引导结合注释理
解)
(一个秋天的黎明前,诗人走出篱门乘凉,诗人遥望北方,心中感慨万千。)
弄懂了题目的意思,根据诗题,你有什么要问问诗人吗?(预设:诗人为什么睡不着觉?走出
篱门干什么?心中有什么感慨?)
过渡: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渐渐浮现出来。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诗读通诗句,读准字音,读出诗句内部停顿。
2、这几句诗用现在的话说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注释同桌互议诗句意思。
三、细读古诗,品味诗人情怀
刚才大家结合注释基本弄懂了诗歌大意,结合注释理解不但可以弄懂诗句意思,而且可以探寻
作者的内心世界。诗人内心世界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情感?让我们回到诗句。黎明时分,诗人抬头遥
望北方,他仿佛看见——
1、学习前两句
①生读前两句
②课件出示黄河图片,学生用一句话描写图中的黄河。(如清纯的少女、蜿蜒的苍龙、怒吼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雄狮)
③诗人眼中出现了如、、的黄河,诗人胸中涌动着怎样的情感?(自
豪、骄傲)
④指导读第一句(自豪、高亢的)
⑤课件展示华山图片,学生描述,指导朗读。
⑥诗人抬头遥望,眼里只有黄河、华山吗?出示南宋地图,介绍背景,指导理解黄河、华山代
指沦陷区大好河山。
⑦黄河、华山原来在国土之内,诗人到黄河边听听涛声,到华山听听风声如在自家院子里散步。
而今,山河破碎,诗人赴黄河、登华山还能如闲庭信步吗?他只能在哪里见到黄河、华山?()
想到黄河、华山,想到沦陷区的大好河山,诗人心中又涌动着怎样的情感?(悲凉、伤感)你又该
怎么这两句?(伤感地、幽幽地)
2、学习后两句
诗人抬头遥望,除了想到北方大片土地,还想到了什么?(用诗句告诉我:指名读)
①指导朗读:沦陷区的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指名读,指名说)
②如果你是沦陷区的老人、青年人、儿童,你怎样向苍天诉说你的苦难?
③苦难的百姓除了控诉,还能做些什么呢?指名读。
④小结:后两句诗中,诗人对占领区人民怀着怎样的感情?(同情)对金国骑兵呢?对朝廷呢?
⑤沦陷区的百姓等啊,盼啊,年复一年,六十多年过去了,始终不见官兵的踪影,六十多年啊,
初生的孩童已是满头银发的花甲老人。收复中原不仅是占领区百姓的殷切期盼,更是诗人毕生最大
的心愿,诗人盼来了这一天吗?请读八十五岁高龄的陆游临终绝笔。出示《示儿》。
四、拓展阅读
1、为什么盼不到中原的统一,为什么只能带血的泣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出示林升的《题临安邸》,相信在这首诗里能找到答案。
2、小结:诗人最终没等到这一天,含恨而去,沦陷区百姓也没盼到这一天。公元1279年,8
岁的小皇帝被元朝逼得走投无路,被大臣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随即灭亡。
五、总结升华
1、让我们再回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刚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心中有许多疑问,现在
都明白了吗?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