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PAGE1/NUMPAGES1
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试题2023.1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选择题选出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再选涂其它解析。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和谐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和审美追求,中国建筑艺术的和谐美,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在建筑艺术中的反映和体现。
建筑艺术的和谐美,影响到营造观念的各个方面。在布局安排上,中国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讲究各单体建筑物的横向有序铺排,各单体之间又用廊柱等结构将它们联结为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在建筑方位、建筑色彩以及建筑空间分割等方面,又深受阴阳、五行等观念之影响,将人、自然与建筑物构成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观,是中国建筑最基本的哲学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强烈的“尚中”情结,集中体现在对中轴线意识的强化和运用上。中轴线南北贯穿,建筑物左右对称,秩序井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大传统。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至少在周代,院落空间已呈均衡对称,就已经出现了中轴线,进而南北方位逐渐与东西方位分野。面南为贵以后,南北轴线逐渐成为主轴线,重要建筑及空间位置正处于中轴线上。
与中轴线建筑形式美相关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群平面布置的均衡之美。均衡的建筑形象,在审美视觉上给人以安稳、持重、冷静、坦然之感。但是,建筑的布局绝不是一种理想化的产物,这种理想的对称均衡模式也不是绝对的,它往往受制于具体的场地、地形、交通等因素,匠人往往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在改变绝对对称关系后保持原有的均衡追求,使人在观感上仍获得对称均衡的审美效果。
体量也是建筑艺术和谐美的一个重要品质。传统建筑是皇权的象征,礼制的标帜,不
同功能的建筑都要求有不同的体量。宫殿、都城、坛庙、陵寝等建筑形制,只有用巨大的有
等级的体量,才能象征皇权的尊贵威慑和礼制的森严秩序,才能更有力地彰显人与社会之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和”。儒家崇尚“大壮”之美,正是这一观念的反映。
儒道两家都讲“和”,都讲“天人合一”。如果说,儒家思想通过宫殿、都城、陵寝、宗庙、民居等建筑形态,规范了伦理道德,以情与理的统一为审美理想,孜孜以求人与社会之和谐的话,那么,道家思想之于建筑则是以心与物的统一为审美理想,通过旨在追求人与自然之和谐的园林这一建筑形式,为文人士大夫的畅怀游心提供了一个自由之境。
园林艺术是自然美、建筑美、人文美的相互渗透与和谐统一。它通过借景、对景、隔景、分景和空间处理等多种造园手法,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佳境,使自然美与艺术美达到了高度统一与融合。
儒家礼制思想影响下的功能性建筑所讲究的统一、均衡、对称、装饰等形式美原则,在园林建筑中都成了大忌,园林的和谐是由杂多和差异而构成的优美。中国园林建筑的和谐之美,正在于它所营造出的虚实相生、动静相济、淡雅幽远、自然含蓄而又韵味无穷的意境之美。
(摘编自刘月《和谐:中国传统建筑审美之维》)
材料二:
道家哲学的核心是道法自然。中国传统园林首要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显然受到了素朴天然的道家思想的影响。
古典园林营造手法多样,其中之一就是借景。利用自然地形和环境来组织空间,精心布局,把某个景观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此景观自身,成为其一部分,这种手法就是借景。所借之景既可以是实景;也可以是虚景。借实景之例如颐和园,以大手笔“借”引了附近的西山之景,尽管源自人之巧思,但却宛如天成。
中国古典园林也善于借影、声、光、香等虚景。《红楼梦》中大观园有一亭,名“沁芳”,水光借绕堤翠柳而显得澄碧,流水借隔岸花香而沁得芬芳,小亭从而浸润于缥缈清香及激滟水色之中,这应该是一例“借”虚景之佳作。甚至从园林景观的命名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建筑与自然互映融会的情趣,比如,在“锄月轩”里可以体会到“自锄明月种梅花”的闲适。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更多倚重于道家顺应天然的思想。中国文化中的儒道互补的文化取向在典型的前庭后园式的中国庭院建筑形态中可窥一斑。前庭后园的空间结构中,整个建筑群的前部是主体建筑,供人日常居住并且进行社会交流;后部的花园则是冶游休憩之所。在前部的居住之地,士子文人执礼有节,履行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典训;在后部的冶游之处,他们优游闲适,享受着世外桃源般幽雅无羁的生活情趣。正屋主室的严格对称透出了儒家对于伦理秩序的讲究;花园风景的迂回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部编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练习.docx
- 人教部编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docx
- 人教部编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练习.docx
- 人教部编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练习.docx
- 人教部编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3安塞腰鼓练习.docx
- 人教部编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4灯笼练习.docx
- 人教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回延安》同步训练.docx
- 人教部编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测试卷(B卷)().docx
-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学期 24 《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解析).docx
-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单元 2023年压轴同步卷(解析).docx
-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梦之家学校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x
-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docx
-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docx
- 山东省东营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5(解析).docx
-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docx
-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B)(Word).docx
-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PDF).docx
-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docx
- 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docx
-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