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土小说看中国妇女地位之变化——以刘恒为中心的研究.docVIP

从乡土小说看中国妇女地位之变化——以刘恒为中心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乡土小说看中国妇女地位之变化——以刘恒为中心的研究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起点,从1917年发端,到2017年已有整整一个世纪。一百年来,中国的文学语言、文学思想、文学观念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影响和地位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最为显著、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没有哪个时代能够像这个时期一样,把妇女问题当作社会解放、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来对待。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同工同酬、恋爱自由等口号成为一个时代的情绪。引发了胡适①胡适的文章有《易卜生主义》《美国的妇人》《贞操问题》《论女子为强暴所污秽——答萧宜森》等,收录于《胡适散文》第一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鲁迅、周作人等新文化运动先驱的热烈关注,纷纷撰写文章发表看法。

1923年鲁迅写了《娜拉走后怎样》一文,指出女人要能真正走出家庭,必须有两个前提:“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1]77鲁迅富有预见地指出,女子要获得解放的两个重要条件,以及获得解放之艰难道路——战斗。1933年,鲁迅又写过两篇讨论妇女问题的文章。一篇是《关于女人》,谈到女人的地位:“私有制度的社会,本来把女人也当做私产,当做商品。一切国产,一切宗教都有许多稀奇古怪的规条,把女人看做一种不吉利的动物,威吓她,使她奴隶般的服从;同时又要她做高等阶级的玩具。正像现在的正人君子,他们骂女人奢侈,板起面孔维持风化,而同时正在偷偷地欣赏着肉感的大腿文化。”[2]327鲁迅道出了女人的悲哀,批评了男人的霸权和虚伪。另一篇《关于妇女解放》中说道:“这是五四运动后,提倡了妇女解放以来的成绩。不过我们还常常听到职业妇女的痛苦的呻吟,评论家的对于新式女子的讥笑。他们从闺阁走出,到了社会上其实是又成为给大家开玩笑,发议论的新资料了。”[3]365这个中原因,鲁迅也分析到了:“在没有消灭‘养’和‘被养’的界限以前,这叹息和苦痛是永远不会消灭的。”如果女子得不到和男子同等的经济权,一切都是空话。“在真的解放之前,是战斗。……不断的为解放思想、经济等等而战斗。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3]366鲁迅这些观点极具远见。社会各界经历过大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后,其愿望基本实现。今天的现实生活已表明,妇女不但实现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而且真正撐起了“半边天”,与男性一样享有各种权利:接受同等教育,参与社会管理,同工同酬,除了极少数行业在性别上和生理上有特殊要求外,中国女性的身影映现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国妇女在家庭、社会以及政治地位方面的种种变化,在中国乡土小说中有生动而丰富、广泛而深刻的表现。

一、中国乡土小说史是一部农村妇女解放史

作为一股文学潮流或是一个小说流派,中国乡土小说在20世纪初至今的一百多年里,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潮流或是流派。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称谓,如“乡土小说”“新乡土小说”“乡村小说”“农民小说”“农村小说”“农民文化小说”[4]5等,但是,对乡村的书写、对土地的眷恋、对于乡村人物的各种感慨,总是在各类作品中绵延不绝。可以说,一部中国乡土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农民的成长史;从女性角度看,则是一部中国农村妇女的解放史,一部见证中国女性地位变化的文学史。通过乡土小说,能够体察中国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地位的变化,其依据充分,案例生动,且理论丰富,意义深远。

20世纪早期的乡土小说,主要叙述农村妇女的悲惨遭遇,鲁迅的《祝福》、王鲁彦的《菊英的出嫁》、台静农的《拜堂》、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都用沉重的笔触书写妇女的悲剧命运,为妇女解放发出了先声。三四十年代后,随着妇女解放观念的普及与深入,有些地方的农村妇女开始觉醒,追求恋爱自由与婚姻自主,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有的走上了革命道路,如孙犁的《嘱咐》《荷花淀》中的水生嫂,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数地方的农村妇女地位逐渐提高,开始当家作主,也能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如周立波《山乡巨变》中的盛淑君,浩然《艳阳天》中的焦淑红等。但也有部分偏远农村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妇女的权益仍然得不到保障,特别是婚姻上仍然受到各种桎梏。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土小说,如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朱晓平《桑树坪纪事》等作品反映了许多地方农村社会的爱情悲剧以及家庭悲剧。进入21世纪后,农村妇女地位日益提高,不但婚姻自主,而且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当上了领导干部,和男人一样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李洱《石榴树上结樱桃》中的孔繁花、孟小红通过打拼成为村里的决策者,贾平凹《带灯》中的带灯也是为工作为事业积极献身的案例。[4]8

妇女地位的变化,既可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