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执行课件1-10.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企业策划特训主办:中国策划研究院A部—策划特训

《激活智能》

让我们的智慧化为能量前言:企业为什么必须做好策划1、管理环境变得混沌,需要做好策划。2、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战略与执行需要策划。3、大多数企业的失败,就在于缺乏系统策划。4、中国企业最需要提升策划力。5、学习策划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大趋势。1、管理环境变得混沌当今世界有四大难题:(1)太阳黑子;(2)地球地震;(3)人类癌症与艾滋病;(4)企业经营环境混沌。总结起来就是天、地、人、企四个方面的问题。新经济时代的特点——①宏观:供求买方化、市场一体化、竞争国际化、利润平均化②微观:产品同质化、服务产品化、时尚短寿化、区隔模糊化③企业:产权人格化、股份分散化、要素资本化、价值无形化④对手:数量大批化、形式隐蔽化、心理变态化、手段卑劣化⑤客户:消费感性化、偏好个性化、决策冲动化、购买挑剔化⑥信息:信息公开化、传播网络化、沟通个别化、符号视觉化⑦金融:观念市场化、经营风险化、货币电子化、资产证券化环境混沌资源有限EnvironmentA、非确定性B、非有序性C、非物质性D、非对称性E、非测量性ResourcesA、替代有限性B、支配有限性C、价值有限性D、效果有限性E、时间有限性2、三分战略,七分执行,

战略与执行需要策划战略策划了决定企业的方向,执行力是将企业战略策划变为现实的能力。当战略已经确定,则执行力是关键因素了。企业在做战略策划时,必须清晰地将自己的执行力作一估计,并策划与设计好操作方案。3、大多数企业失败在于缺乏系统策划企业管理者们再也不能忍受让华丽的战略和美妙的远景仅仅成为纸上文章,现在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做好策划,让他们具有可行性。当你在工作中确定一个目标,你必须同时想到如何策划,当你确定要执行一项任务,你必须关注操作的办法。为什么企业寿命如此短暂——天上星星亮晶晶,转眼明星变流星——太阳落山、飞龙折翅;巨人倒下、首富首骗;三株枯萎、秦池醉倒、爱多生病;方正逼宫、霸王别姬;四通换帅、联想弃将;幸福不幸、伊利不利、创维创伤……企业失败的原因——(1)战略失误:巨、大、中、华(2)现金流缺失:巨人(3)内部管理混乱:三株(4)执行力缺乏:秦池比例——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6—7年,民营企业平均只有2.9年,据统计:因为战略失败的占18%——(战略策划失误)因为现金流失败占20%——(财务策划不周)因为管理混乱占20——(人力资源策划、企业文化策划、制度策划等不健全)因为执行而夭折的高达42%——(运营流程策划不到位、策划力与执行力不平衡)4、中国企业最需要提升策划力与执行力为什么企业经营战略与管理策略的实施成功率不足60%,就是因为在企业战略与现实之间有一道鸿沟,使企业目标难以达成,这道鸿沟就是中国企业的策划力。企业缺乏策划力是今天企业管理中最大的黑洞,未来十年,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提升企业的策划力与执行力。5、学习策划与执行已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大趋势比尔·盖茨坦言:“微软在未来10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各级管理人员的策划与执行力。”IBM总裁郭士纳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业务核心、卓越的策划能力、优秀的执行队伍”课程回顾1、管理环境变得混沌,需要做好策划。2、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战略与执行需要策划。3、大多数企业的失败,就在于缺乏系统策划。4、中国企业最需要提升策划力。5、学习策划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大趋势。企业策划学基础无尚市场策划法

历经成败未遭遇

今日有缘互交流

愿解智慧真实意第一部分策划涵义

(一)策划与“道”

1、什么是道

《老子》廿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道是什么?

《老子》第十四章说:“视之而不见,名之曰夷;听之而不闻,名之曰希;抿之而不得,名之曰微。此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驾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3、“道”何以生“万物”

(1)东方文化:道归无极,无极动而太极,太

文档评论(0)

180****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