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五显神的源流与信仰
五显神发源于民间有关五位神的信仰,各地有不同的称呼,如五圣、五猖、五郎神等,相应地,传说的版本也多样。婺源的五通神信仰在有较大影响后通过地方士绅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在政府授封的干预之下变为五显神。五通神信仰虽被政府视为淫祠,但继续在民间流传,因地域不同,时代不同而发生了种种变异,使得五显神及其信仰亦正亦邪。此外,五通神信仰还主动和被动地受到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五显神从政府获得的封赠,在于道教的认同和扶植。道教对五显信仰的接纳与扶持还表现在对其神格作出与政府比较一致的定位,并赋予其正神的信仰内涵。佛教则从五通仙人与华光菩萨两个侧面接纳、改造五显神信仰,这反过来影响了道教对五显神信仰的改造。五显神庙宇众多,婺源五显庙多被视为祖庙。庙会是五显信仰的主要形式。
五位神;五通神;五显神;政府;道教;佛教
一、五显神的源流及官府对它的影响
五显神发源于民间有关五位神的信仰,各地有不同的称呼,如五圣、五猖、五郎神等,相应地,传说的版本也多样。婺源的传说是这样的,《新安志》卷五《婺源祠庙》载,唐光启二年(886)某日,五位神人降于婺源县城北王喻(王瑜)的园林中,导从威仪如王侯状,黄衣皂绦,声称:“吾当食此方,福佑斯人。”言毕升天而去。“王喻闻之有司。捐园林地输币肖像建庙,复拨水田为修造洒扫之备。自是神降格有功于国,福事占斯民,祈祷立应,四方辐辏。闻于朝,累有褒封。”庙号初名五通,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赐庙额为“灵顺。”宣和五年(1123)分别封五位神人为通贶侯、通佑侯、通泽侯、通惠侯、通济侯,人们称之为“五通神”。其后,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3)、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1174),围绕着“通”字不断加封,五通神名号不断张大,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把五神分别加封为显应公、显济公、显佑公、显灵公、显宁公。因封号中之显字,这五神遂有五显之名。此后,据《搜神广记·五神始末》条引《祖殿灵应集》称,淳熙甲辰间封四字公,十一年加六字公,庆元六年加八字公(公原作王,据上下文当为公字之误);嘉泰二年封两字王,嘉定元年封四字王,累有阴助于江左,封六字王,六年十一月封八字王,理宗改封八字王号:“第一位显聪昭应灵佑广济王……第二位显明昭列灵护广佑王……第三位显正昭顺灵卫广惠王……第四位显直昭佑灵既广泽王……第五位显德昭利灵助广成王。”伴随着朝廷的不断加封,五显神及其信仰越来越盛,传播地域越来越广。王炎《双溪稿》卷二五《五显灵应集序》:“凡郡县,必有明神司祸福之柄,庇其一方。在吾邑(婺源),则五显是也。阖境之人,旦夕必祝之,岁时必爼豆之惟谨,神之灵应,不可殚纪。然当论其大而略其细,何也?地方百余里,民近数万户,水旱有祷焉,而无凶饥;疾疠有祷焉,而无夭折;其庇多矣。余威遗德,溢于四境之外,逹于淮甸、闽、浙,无不信向。灵应孰大于是?若夫时出变异,以耸动愚民之耳目,此特其小小者耳。迩者太常加封,以聪眀正直之德,着于显号,非论其大而略其细欤”?①王炎:《双溪类稿》卷25《五显灵应集序》,《四库全书》第1155册,第720页。
上述历史说明,五通神信仰本为民间信仰。在有了较大影响后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在政府授封的干预之下才变为五显神。政府的封号名称本身明白无误地昭示了政府对这五位神的正神而非邪神的定位和希望它们福佑人民的愿望。政府授封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影响到了民间对其来源的追溯。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其民间来源作了与官方封号相适应的调整,如猎人说和举人说。《方舆胜览》说:“兄弟凡五人,本姓萧。每岁四月八日来朝礼者云集。”五子分别名显聪、显明、显正、显直、显德,故名五显①(清)李元调:《新搜神记·神考》,转引自:宗力、刘群著:《中国民间诸神》,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按此说显然与上文称宋理宗所封王号有关,且与《方舆胜览》“兄弟五人本姓萧”的说法相合。。《铸鼎余闻》中称他们为南齐时的柴姓五兄弟,老大名叫柴显聪,老二名叫柴显明,老三名叫柴显正,老四名叫柴显直,老五名叫柴显德,弟兄五人为猎人,经常打猛禽走兽,采草药为民疗伤治病,吃不完的野兽送给贫穷百姓,深受人民爱戴,人缘非常好,在他们逝世后,民间尊他们为神,称为五显神、五显王。《江西通志》载:“庙即五王庙,在德兴县东南儒学左。隋附马张蒙逐猎,遇五神指山穴,双银笋银宝始发,立庙祀之。唐总章二年,赐额五通侯,南唐升元改封公,宋元佑加额灵顺,嘉泰间封为王。”其二,在官方授封的影响下,与官方保持一致的文人们杜撰了其来源的五行说。五行说在文人中颇有市场。南宋的刘辰翁、胡升,明代的王奎、祝允明等持此说。最近有学者据此进而认为五显神实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五显信仰最早产生于徽州婺源县的灵顺庙。灵顺庙又称五显庙,始建于唐末,形成于宋元,实质上是关于人体五脏六腑的一种民间信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