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拓•墓志•刻帖概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碑拓·墓志·刻帖概述

编者按:上期推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甲骨、全文、玺印、经卷等书法篆刻专题之后,便引起了广大读者的良好反响。本期我们继续推出国博藏唐宋元墨迹及碑拓专题,主要涵盖四部分内容:唐墨迹、唐墓志、宋刻帖、宋元墨迹。国博藏有大量唐代墨迹残纸,为世人所罕见,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献价值,如写本《文选序》残纸等;其所藏唐代墓志,书写恭谨,镌刻精美,保存完好,亦弥足珍贵,如武周时期《独孤思贞墓志》等:宋代刻帖则为后世保存了大量魏晋六朝及唐宋法书资料,可谓大观,最具代表性的如《淳化阁帖》《澄清堂帖》等:而所藏宋元墨迹,书艺精湛,递藏有序,如黄庭坚行书《青衣江题名卷》、文天祥草书《座右辞》、赵孟頫手札等,这些作品在书法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外,国博所藏王际华跋本《集王羲之字圣教序》,为北宋早期拓本,墨色适中神完气足,是历代书家、藏家搜求之至宝,本期一并向读者推介。

中国的碑文化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既已有之。《仪礼·聘礼》曰:“东面北上,上当碑南陈。”东汉著名学者郑玄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汉代开始了刻有文字的碑的兴起。我们的祖先以前保存书迹的途径一般都是通过龟甲兽骨、青铜器以及石料等载体来完成。龟甲兽骨年代久远,不易辨识,钟鼎彝器又非普通百姓所能拥有,而石头不仅随处可见,易于雕刻,还能保存久远。因此从古到令先民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石刻文字,保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在书法艺术、考古学、文学、文字学、宗教等许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学术界把古代石刻分为刻石、碑碣、墓志、摩崖、造像、浮图、经幢、石阙、塔铭等多种类型。根据现存的史料来看,刻石和摩崖是较早出现的石刻文字。刻石是石刻的一种形式,仅指形无定制、内容自由的那种较早的石刻文字,它和后来出现的具有一定形制的石刻有明显区别.是最早的碑版。如国家博物馆藏的秦琅琊刻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刻石之一,是秦刻石存字最多者。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于公元前219年巡游东地,登琅琊台时所立。刻石内容是对统一事业的赞颂,具有开国记功的意义。刻文据传为李斯所书,馆藏《琅琊刻石拓本》用笔劲秀圆健。结体严谨工稳,是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碑刻到了北朝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繁荣兴盛局面,在我国书法文化史上极富盛名的“北碑”,即是指这一历史时期的各类碑刻。而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北碑,又多刻立于元魏时代,故人们往往又以“魏碑”称之。这一时期许多碑碣、墓志、摩崖石刻和造像记,都具有很高的书法、历史和文物等方面的价值。

关于碑的使用,自碑产生以来,历代并无什么明确规定。碑的形状、高低、大小尺寸,题什么字,刻什么花纹,往往随各自所好和经济承担能力而定。到了唐代,对碑的使用形成了一定的等级规定。据《通典》卷一○八和《唐会要》三八记载,唐时期对不同等级的人使用墓碑的规格做了详细的规定,不同社会等级的人在碑碣的题字,碑各部的尺寸、形式、花纹图案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并将之纳入了法律条文。后世之碑基本上是对唐碑的沿袭,没有再发生什么重大变化。

墓志是一种埋幽之铭,是生者为纪念死者而随死者埋放入墓中的记述死者生平、颂扬死者功德的传记石刻,籍以流传久远,性质、功能与碑相近,只是形式与碑不同。其完整形式包括首题、志文及颂文三个部分。墓志的原始雏形刻铭墓砖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在西晋末年已经发育成熟,进入了具有完整形制的定型期。但是真正勃兴则是在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朝墓志最为流行,尤其是魏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墓志的风气更是大盛。北朝墓志大多为方形或长方形,但也有少数为长方柱形、龟形、碑形,也有的上半部分为龛形,内刻佛像。志文一般为几百字、上千字,也有少数墓志字数较少。志文大多前冠题额,次记死者家事、生平,后加颂辞,多数为楷书,也有一些书体介于隶楷之间。同时,北魏还出现了一些加盖墓志,有的盖上刻死者官爵、姓名,代替了题额。这些墓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所刻书体真、行、篆、隶都有,甚至还有书刻草书的,书写精美,镌刻精工,由于埋在墓内免受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故而基本保存完好。北魏“元氏墓志”比较具有代表性,因孝文帝时期改“拓跋氏”为“元氏”而得名。由于元氏家族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其死者的墓志在选石、书丹、镌刻等方面都与众不同,其选石考究,书写恭谨,镌刻精到。如国家博物馆藏《元则墓志》《元羽墓志》《元宥墓志》等,在书法风格上主要表现为平正、温润、和谐、典雅、秀逸、美观,有一种皇家风范。

关于历史上最早出现刻帖的年代,一般认为在唐代已经产生,史料上有一些零星的记载,但是可供考证的材料甚少。五代《保大帖》《升元帖》是传说中南唐所刻两部丛帖,尽管没有流传下来,但是足以说明五代已经出现了丛帖的刊刻,这些也为北宋刻帖的兴盛作了很好的铺垫。北宋王朝开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