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贾琛墓志》及其书法分析
摘要:唐代墓志、碑刻数量巨多,晚唐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晚唐墓志数量已达到300方之多,虽水平不及从前,但从书法史发展的角度而言,仍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公元2000年临汾市建设路出土的晚唐《贾琛墓志》为研究对象,对墓志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其书法来源、风格。笔者选取北魏《张猛龙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颜真卿《自书告身帖》与《贾琛墓志》从用笔、结体、章法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研究该墓志的书风特点。
关键词:墓志;书法风格;书风对比
唐代书法的发展,与帝王的重视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的墓志使用广泛,有日本学者在《唐代墓志所在总和目录》和《全唐文补遗》基础上整理唐代墓志7125方,在数量上比历代墓志有压倒性优势,且墓志存放墓中,少有风化,志文清晰。新中国成立后,出土的唐代墓志数量很多,也被收录成书。《新中国出土墓志》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唐代墓志1093方,占有很大的比重。唐代墓志兴盛,直到晚唐数量也高居不下。这时期的墓志大致可分为几类,或延续北魏风格,或吸取唐代大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等人的风格。[1]
一、《贾琛墓志》考述
在晚唐众多的墓志中,笔者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一块墓志来进行分析研究,即公元2000年临汾建设路出土的《贾琛墓志》,此墓志是唐宪宗李纯时期的作品,笔者在查阅大量资料后,以《三晋石刻大全·尧都区卷》为结合,得知此墓志的部分信息。此墓志为青石质,有志盖,作盝顶,额篆书“唐故贾府君墓志之铭”,志石为正方形,边长五十厘米,厚六厘米,志文为楷书,全文共19行,满行19-24字不等,共计383字。首题有“故汾州孝义府折冲都尉贾公墓铭并序”,铭文中并未提及撰文者、书丹人姓名。
《贾琛墓志》铭文主要记述了贾琛家族人员以及其各自的仕途发展,据《三晋石刻大全·尧都区卷》记载,其刊刻时间为唐元和八年(813),这与铭文中“故公以八年十二月三日附于穸,礼也”所说一致,得知其准确性。目前此墓志与同一时期出土的墓志共同收藏于临汾市博物馆。
墓志主人名曰賈琛,字元宝,平阳人(今山西临汾)。其祖父贾敏,品德高尚,修行崇高,为乡里的人所敬仰,父亲贾简,是前淮阴县尉,刚正不阿,品行端正,疾恶如仇。祖父和父亲二人的端正品行自然影响了贾琛的为人处事,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贾琛,是一个有勇有谋,言必行,行必果的人,其先后被授予了招武校尉、汾州孝义府折冲都尉。在位期间,并不贪图荣华富贵,安于为百姓谋福事,安贫乐道,自我调养,直至元和三年(808)逝于私舍,终此一生。
二、《贾琛墓志》书法风格分析
唐代书法可以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是从唐初立国到唐太宗贞观时期再到唐高宗、武周时期,这时候的书法承接隋代书法的风格,相当于一个准备期;中期从玄宗开元之治、经唐肃宗、唐代宗再到唐德宗年间,这一时期间书法发展蓬勃,涌现了多位楷书大家,如颜真卿、怀素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积极创新,使得唐代书法进入了一个茁壮成长的全盛阶段;晚期即为唐德宗以后直到唐结束,这个时期唐代书法在经过中期的鼎盛后已经开始走向低潮期,但也有柳公权这样的一流书家出现。晚唐的墓志与此时书法的发展情况一样,虽有衰落迹象,但亦有时风,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
(一)沉着稳健的用笔
从墓志铭文来看,《贾琛墓志》书写优美,一点一画之间,都透露出从容和刚毅。以“能”为例,横画排布较为严谨,没有锋芒毕露却不显迟钝,动作委婉含蓄,体现出整个墓志铭总的风范——温和尔雅。笔者经大量对比,认为其与《孔子庙堂碑》《张猛龙碑》在用笔处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以“前”为例,《贾琛墓志》横画延续圆润的风格,竖钩的转折处同样以圆替方,在端庄中显示出柔韧性,竖画也采取外拓的形式,加强文字本身的韧性,多一些筋骨之美,像这样的还有很多,如“用”“自”等。
《贾琛墓志》的横画变化多种多样。用笔较之《孔子庙堂碑》的恬淡宁静更多灵巧;较之《张猛龙碑》的刚毅,更倾向于开阔疏朗。长横在一字之中多做主笔,《孔子庙堂碑》的长横以平和为主,《贾琛墓志》中则变化多端,提按有致,弧度分明,在起笔处多用方笔,略带隶意,整体上与《张猛龙碑》更为相似。竖画多以方切入笔,行笔过程中逐渐提笔,尾部出尖,短而促,取法于《张猛龙碑》。撇画,作为一个字中画龙点睛的笔画,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贾琛墓志》以斜切入笔,提尖,出锋较长,短促而有遒劲之美。在收笔处回锋,笔势向上,借以引出下一笔,有行、草书的环环相扣之势。严谨细微处略逊于《孔子庙堂碑》,多取法于《张猛龙碑》。《贾琛墓志》的斜捺,一波三折的动作较为明显,粗细变化明显,少了《孔子庙堂碑》的圆润饱满,多了《张猛龙碑》的古拙质朴。平捺棱角分明,方向转变的动作更为强烈,形态上与《张猛龙碑》更接近,起笔处多方笔,比之《孔子庙堂碑》的含蓄较为粗犷豪放。[3]
(二)开合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