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荀子》二则“没有荀子,就没有汉儒;没有汉儒,就很难想象中国文化会是什么样子的。”——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生平简介荀况,即荀子,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多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他以孔子、仲弓的继承者自居,维护儒家的传统,痛斥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之儒为“贱儒”,对子思、孟子一派批评甚烈。其对孔子思想有所损益,政治思想中突出强调了孔子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都出于荀子门下,并非完全偶然。思想学说由于荀子处在战国末期的时代,诸子各派的思想学说均已出现,这使得他不仅能采纳诸子思想,又可以进行批判和比较,所以荀子的思想非常丰富。可以说,宇宙论、人性论、道德观知识论、教育观、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等各个方面,荀子都有很大的建树。天道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认识论:通过“天官”(感官)接触外界事物,再由“天君”(思维器官)进行理性的加工(“征知”),即主客体相结合。“心”(思维)是认识的重要阶段。人性论:“性恶论”教育的重要性。礼论:“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人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荀子·劝学》今译:君子求学问,从耳朵进去,牢记在心,表现在行为,体现在举止:说话语意精微,举止文雅。都可以让人当做榜样。小人求学问,从耳朵进去,从口中出来,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古时求学的人是为修养自己的品德,现在求学的人是为取悦于他人。君子求学问,是为了使自己具有美好的品德;小人求学问,是为了取悦于人,为了自己的面子。所以说别人没有问就告诉别人叫做心浮气躁,别人问了一个方面而回答了两个方面叫做唠叨烦杂。心气浮躁是不对的;唠叨烦杂是不对的;君子回答请问学业的人,如声音之回响,问一答一。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能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荀子·天论》今译:认为天伟大而且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作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顺从天并且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天的规律并且利用它呢!盼望有利的时令并且等待它,哪里比得上顺应眼下的时令并且利用它!依靠万物并且使它们自然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才干来使万物产生符合需要的变化呢!想得到万物并且想使它们变成自己的物,哪里比得上治理好万物并且确保不失去它们呢?希望了解万物产生的原因,哪里比得上掌握万物长成的原因(规律)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思慕天,就违背了万物的实情。孔孟只讲“仁义”,不大讲兵,荀子却大议其兵。而议兵又不离仁义。孔子以“仁义”释“礼”不重“刑政”,荀子则大讲“刑政”,并称“礼”“法”。孔孟重视内心的发掘,荀子强调外在规范的约束。孔孟荀的思想比较儒家的开山鼻祖是孔子,其时,“天下无道”。为了恢复周礼,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学说。???????仁的具体含义是“爱人”,即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仁是一种宽容忠恕的精神,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还是一种效、忠的品质,家族内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社会生活中“忠君爱国”。“克己复礼为仁”,如果说“仁”是人的完美的品质修养和高尚的精神境界,那么礼”就是制度、规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