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解词意,感受词之音律美。
2.品词境,理解词之意境。
3.感词理,体悟“人生之雨”和“人生之归”。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举例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站在这儿,我突然就想到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堂课的工夫;加一个字,人生就是上一堂课的工夫。
类推一下:人生就是一场雨的工夫,人生就是躲(淋)一场雨的工夫。你是淋雨还是躲雨?是的,我们一般人几乎都会选择躲啊,跑啊这类的,近千年前的大文豪苏轼也遇到了这样的情景,那他又是什么态度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苏轼的《定风波》吧!
二、整体感知:
1.我们看这首词有一段小序,哪位同学来读一下,读完之后你认为小序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
(开篇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写作缘由)
2.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词,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3.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定风波》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用尽可能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归途遇雨)
三、品风波:
(1)风波起
1.苏轼遇到了一场怎样的雨?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一场微寒的雨——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酒醒”,苏轼是在带有醉意的情况下去看田的,我们都是借酒可以消愁,因此可以看出在被贬黄州时期,苏轼处境艰难,内心苦闷)一场骤雨——已而遂晴、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场大雨——穿林打叶声(解读“穿”“打”,“穿”和“打”都是力量很强烈的字眼,雨点儿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虽未正面描写雨大,但风雨大作是显而易见的)
2.如果你遇到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你会怎么做?学生畅所欲言。
过渡:很多同学可能都是跑,有没有一些具有苏子这样人生况味的人,你不去跑,跑给人的感觉是狼狈的,正如苏子小序中所说,同行皆狼狈,平常人正常人都很狼狈,都会跑,此时不跑,更待何时啊,可是苏子他没有跑,你看下苏子的表现是如何的?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我们来再次齐读上片。
(2)如何定?
1.读完之后,同学们有没有一些感悟,苏轼是怎样面对这场风雨的?由词人面对风雨的态度,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大家放声朗读,请同学们在教材上圈点勾画一下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看出苏轼面对这些风雨的态度,看看哪些字眼会给我们提示。
(莫听:不要听、不必理会——处变不惊,内心具有持守与定力的人
何妨:不妨——以苦为乐
吟啸:吟咏长啸——不为环境左右
徐行:缓步行走——从容不迫,悠然自在,
轻:轻快——不觉泥泞不堪,反倒觉得轻快无比。
谁怕——不畏风雨的打击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生就是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走过来的,“任平生”一生饱经风雨,早已听其自然。——不惊恐、不退缩、坦然处之。)
学回答,教师适时补充,不必求全。
徐行:缓步行走——从容不迫,悠然自在,轻:内心轻快——不觉泥泞不堪,反倒觉得轻快无比。(这个轻不是步履之轻,而是心态之轻松,为什么轻松呢,此时黄州团练使,闲职,无官一身轻。)
谁怕——不畏风雨的打击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生就是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走过来的,“任平生”一生饱经风雨,早已听其自然。——不惊恐、不退缩、坦然处之。)
小结:那么讲到这里一个镇定自若的苏轼就缓缓地向我们走来。他在最低的境遇里,活出了最高的境界。
(3)心定,风波定。
1.那么面对风雨过后的天气转晴,苏轼他是否表现出喜出望外?(否)
2.面对自然界的晴雨不定,苏轼表现出怎么样的人生态度?(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这句话表现出了苏轼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豁达乐观)
小结:苏轼这种心胸开阔,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对于今天的我们是生动的一课。人生多有风雨,贵在泰然处之。我们生活中的苦已经够多了,学着给苦中加一点甜吧,尽管我们是芸芸众生,也会过的更加精彩,走的更加坚定,这也许正是苏东坡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遗产。
了解写作背景
政治风雨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苏轼于湖州知州任上,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这首《定风波》词就作于到黄州第三年(1082)的春天。
初到黄州
●元丰三年的大年初一,苏轼和长子苏迈,在御史台差人的押解下从京城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在二月初一到达了黄州。
●由于是犯官身份,没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短文两篇》课件.pptx
- 第4课《海燕》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 第22课《梦回繁华》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pptx
-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 写作《乡情》《我的烦恼》习作指导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第19课《一棵小桃树》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 第23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 第22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第1课《社戏》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12课《台阶》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