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人教版:第1节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docx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第1节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生物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群落的结构》

教学目标

1.结合资料讨论问题,说出群落的概念。

2.通过比较种群和群落在不同水平上的研究问题,掌握类比方法。说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问题。

3.观察塞罕坝落叶松实验林和宁波四明湖水杉林两幅图片,说出两种群落的主要区别,明确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4.通过分析蚂蚁、蚜虫和甲虫的种间关系,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和辩证性思维阐释群落中常见的种间关系。

5.通过资料分析,采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完成填空,举例说明引起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环境因素,说出季节性和生态位的概念。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群落的概念。

2.物种丰富度的概念。

3.种间关系。

4.群落的空间结构。

5.生态位。

教学难点:

1.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

3.生态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真实情境,引出本节内容

情境:

资料1:塞罕坝机械林场总经营面积141万亩,有林地面积110万亩,其中:人工林86万亩,天然林24万亩;树种主要为落叶松、樟子松、白桦、云杉等;野生动物有100余种,珍稀动物有豹、马鹿、梅花鹿、天鹅、黑琴鸡、细鳞鱼等。

【学生活动】讨论下列问题,总结群落的概念。

①同一时间该林场上落叶松、天鹅等各种动植物是群落吗?

②同一时间塞罕坝机械林场和宁波四明山的各种生物是一个群落吗?

③同一时间该林场附近饭店的笼子中的鸡、厨房的蔬菜、木耳等各种生物是群落吗?

【教师活动】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完善总结群落的概念。

【学生活动】结合水底生境图,思考在群落水平上可以研究哪些问题?

【教师讲解】在研究种群这一系统时,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变化规律。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另外一些问题。因此,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问题也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塞罕坝林场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问题串总结出群落的概念。结合水底生境图,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同。

(二)分析材料,解决问题,明确群落的物种组成

【学生活动】思考:

问题1:尝试判断下列图片中,是塞罕坝落叶松实验林,是宁波四明湖水杉林,判断依据是什么?

问题2:如何表示这些群落物种数目的多少?

问题3:我国从南方到北方群落物种丰富度如何变化?从赤道到两极群落物种丰富度如何变化?

【学生回答(预设)】①A、B;判断依据:物种组成;②物种丰富度: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③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依次递减。

【教师讲解】在塞罕坝,落叶松是第一大树种,像落叶松这样,在群落中的数量占比很大,且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生长占据优势,我们称之为优势种。例如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米槠、甜槠、木荷等是优势种。有些物种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它们的生长不占优势,称为常见种,例如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狗脊、芒萁。

【学生活动】结合资料2,思考:优势种是否固定不变?

资料2:我国东北部的草原群落中优势种随放牧强度的变化

【学生回答(预设)】优势种不是固定不变。

【教师讲解】由资料2可见,随着放牧强度的加大,这一群落的优势种发生改变,因此优势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资料分析,明确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明确优势种和常见种的概念。

三、结合视频和图文,分析、掌握种间关系

【学生活动】结合视频和教材24页内容,判断微观区域中,蚂蚁与蚜虫、甲虫与蚜虫、蚜虫与植物的种间关系。

资料3:蚜虫正吸取植物的汁液,蚂蚁利用触角轻拍蚜虫,使蚜虫加快产生蜜露并吞食。甲虫会猎杀蚜虫并将蚜虫作为食物。但蚜虫基本不具备防御能力,只能依靠蚂蚁驱赶甲虫,依靠蚂蚁保护自己。

【学生回答(预设)】蚂蚁与蚜虫:互利共生;甲虫与蚜虫:捕食;蚜虫与植物:寄生。

【教师讲解】接下来,我们来具体学习这些多样的种间关系。像海葵与寄居蟹这样,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是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的种间关系称为原始合作。像豆科植物和根瘤菌这样,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一般不能独立生存);

对于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的区分主要是从二者能否分开:分开后能长期独立生活的是原始合作,分开后很难长期独立生活的是(专性)互利共生。

像蚊子与人,蚜虫和植物这样,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称为寄生。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者有益。

一种生物若是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如变色龙捕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